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亚洲史
菲律宾天主教会与政府的关系研究(1965-2010)
菲律宾军人的政治角色研究(1965-2010)
近代日本“宪政之常道”的兴衰--以立宪政友会为中心
日本熊本县水俣病公害问题研究(1956年-1959年)
越南阮朝乐舞制度研究
浅析卡塔尔的哈利法改革
试论头山满的对华观
新罗特色政治制度--以骨品、和白、花郎制为中心
部落与国家的互动--奥斯曼帝国对库尔德人的管控(16~19世纪)
土耳其民族国家构建中库尔德工人党的演进
马龙派与现代黎巴嫩民族国家的构建(1840-1943)
俄国在伊朗立宪革命中的作用评析
伊朗巴赫蒂亚尔部落研究
以色列哈瑞迪派研究
萨法维王朝时期土库曼部落与国家关系研究
19世纪30年代埃及在叙利亚地区的统治研究
缅甸罗兴伽难民问题研究
论本—古里安的国家主义思想
石桥湛山的小日本主义
日本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委任统治研究
苏莱曼一世时期奥斯曼帝国的内政
从家族观念的角度看日本历史上养子制的发展与变化
日本穷忙族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欧文·拉铁摩尔蒙古学研究述评
高句丽好太王经略研究
日本高句丽研究史综述
“影子将军”—日本近世大御所政治初探
日本战国时代“海贼”问题初探
荷兰风说书--锁国时期日本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
织田信长对主从秩序的重建
越南广南古代生态环境与文化研究
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越南阮氏王朝天主教政策研究--兼论与中国清朝天主教政策之异同
万宝山事件对近代中日关系之影响
1922年到1931年日本决策层的侵华战略演变
北屬時期越南散佚文獻研究
阿拉伯民族认同的历史演变
近代伊朗对西方社会的初识--以恺加早期两部访英游记为视角
关于中曾根康弘的“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以国际国家的构建为中心
20世纪初至60年代新加坡、泰国中华总商会活动研究
西哈努克亲王的国内政策研究
朝鲜王朝朋党政治研究
大平正芳的“中国观”与对华外交
以色列对大屠杀历史的认同与记忆--以大屠杀幸存者为视角
论内曼《东亚史》中国形象的构建--以形象学和历史编篡风格理论为中心
唐通事在明治维新期发挥的历史性作用
试论日本江户时代武士名誉观
越南阮朝后妃制度研究
唐通事创设管窥——以文化至天保年间唐通事的增员为中心
试论明治时期基督教文化与日本国粹主义的冲突--以“《日本新娘》事件”为中心
大正时期在日朝鲜留学生研究(1912-1926)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