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做新民--从吕碧城的文学实践看清末民初的妇女观念
《史记·晋世家》叙事研究
魏晋人物品藻的美学解读--以《世说新语》为例
“旗帜”的陨落与“方向”的迷失--试论赵树理“十七年”创作的矛盾性
王国维“不隔”的境界探析
《列子》文本考辨及其价值研究
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群体形象研究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论《世说新语》的情感世界
论李贽“童心说”的生命意识
“五四”前后翻译文学对创作的影响--以茅盾为例
苦雨斋里的低吟与徘徊--抗战时期周作人言与行的矛盾探析
《易传》之论说辞序诸体研究
魏晋南北朝家训研究
夏商周三代审美风尚与礼仪构建
选择与开掘--俄苏文学传统视野中的周立波
徐陵诗文研究
论《史记》中汉武帝时期入仕文人的人格与命运
《古今图书集成》中的竟陵派--清初竟陵观之个案研究
梁武帝与唐太宗帝王文学集团之比较研究
萧颖士文集研究
时代的烙印--《读书》(1979~2007)杂志办刊特色研究
五四:文学激情下的科学话语
论新时期文学中“共产党员形象”塑造及其演变
两晋女性作家研究
余怀诗文研究
《墨子》的文学解读
论吴师道《战国策校注》的训诂特色
论吴宓的古典主义文学观
两位自由主义学者——胡适与周作人
晋察冀群众文艺运动研究
现代性视野中的许地山
世纪之交乡镇领导干部形象初探
宋代家训研究
从《诗经》看周代先民的时间意识特征
韩中普罗文学运动中关于大众化论争的比较研究
贾谊《新书》之研究
论中国当代文学生成中的“苏联影响”
荀子的文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
路金波式营销与畅销青春文学
宋人李杨爱情接受研究
顾眉人生经历初探
钱玄同文学思想研究
《管锥编》(一)与佛典
《绛守居园池记》校注
论中唐文人的女性观
汉代文体形态研究
《异苑》研究
晚明思潮视野下的陶望龄研究
忧郁:五四新文学的“时代病”
胡适文学启蒙思想研究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