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女性生殖器肿瘤
--
子宫肿瘤
miR-506靶向调控Gli3基因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microRNA水平及临床病理因素预测中晚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初步研究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小鼠子宫内膜蛋白质组学及LDHB的表达和功能的研究
宫颈癌三维自适应腔内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Gankyrin、β-catenin蛋白与子宫内膜腺癌关系的研究
子宫肌瘤家族聚集倾向相关研究
醋酸甲地孕酮单药或联合NVP-BEZ235对孕激素敏感及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PBK/TOPK、P16、Ki-67及P53在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分析
面向早期宫颈癌检测的薄层光学层析成像技术研究
叶酸调控miR-375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叶酸缺乏与miR-203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发生中的相关性研究
新辅助化疗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疗效与副反应
MRI在宫颈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子宫内膜癌MRI动态增强和DWI表现与VEGF-C的相关性分析
定点编辑人jmjd3基因的TALEN质粒构建及jmjd3基因敲除对人宫颈癌细胞体外效应观察
黏蛋白在良、恶性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Ⅲ术后病理危险因素分析
新辅助化疗联合中药治疗ⅠB-ⅡA期宫颈鳞癌临床观察
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应用及评价
GPR30、P53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IL-28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在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的潜在应用
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和ⅡA2期)新辅助化疗+根治术、直接根治术与同步放化疗三种治疗方式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比较研究
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近13年中国大陆地区34家医院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调查分析
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及病理超分期检测的初步研究
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病变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
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辣椒素通过TRPV1途径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乳酸杆菌通过Notch-RBP Jk通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GPER特异性拮抗剂G15对子宫内膜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同术式治疗效果分析
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危险因素分析
子宫肉瘤40例临床与预后分析
IL-17、IL-6、COX-2和TGF-β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小檗碱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及放射增敏性研究
ⅠA1-ⅡA2期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分析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宫颈腺鳞癌与宫颈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miR-205靶向调控Smad4影响宮颈癌增殖、凋亡及侵袭的机制研究
Rad21基因干扰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致癌机制的研究
基于HPV16、18 E6E7基因肿瘤治疗性疫苗研究
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临床自然转归和影响因素研究
P16、P53和IMP3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壁间肌瘤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MALAT1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表型的影响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宫颈癌分期方面的研究
宫颈癌辐射抵抗相关miRNAs的筛选及初步功能研究
宫颈癌不同病程组织中HPV16型E2、E6、E7基因的相关研究
45-50岁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不同术式生活质量调查及卫生经济学分析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