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传染病
--
真菌与放线菌传染病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动态观察
侵袭性肺曲霉病六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医院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病例荟萃分析
用于诊断孢子丝菌病的特异性探针和引物的筛选及孢子丝菌基因分型的比较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用于侵袭性曲霉菌病诊断及常用抗生素对其影响
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构建、影响因素及耐药性的研究
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新生隐球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相关蛋白质及其表达研究
白念珠菌新基因IPF18207的耐药性相关功能研究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Fcr1p在白念珠菌耐药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抗烟曲霉GM抗体在侵袭性曲霉感染诊断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与动物实验
应用巢式PCR进行申克孢子丝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纳米载体携载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实验研究
Cap1p和活性氧参与白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研究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预防研究
NOD蛋白在烟曲霉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烟曲霉孢子的识别机制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一例诊治分析
生殖器念珠菌病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与PCR-RAPD方法鉴定
申克孢子丝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型及其与孢子丝菌病临床型别关系研究
系统性真菌病的诊断试验及流行病学调查
着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
IL-12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实验研究
隐球菌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热灭活的隐球菌对小鼠隐球菌脑炎影响的研究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分子诊断的初步研究
PMT4在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及其耐药中的作用
白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线粒体氧化呼吸抑制”机制
STE12α基因对新生隐球菌毒力的影响研究
白念珠菌CYP51免疫原性肽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与鉴定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白念珠菌耐受氧化应激的机制
CaN信号通路调控白念珠菌基因RTA2的表达机制及功能研究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探讨
马尔尼菲青霉核酸探针的设计与应用初探
(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
54例肺曲霉病临床分析
白念珠菌耐药相关蛋白Rta2p的生物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
免疫抑制状态下新西兰大白兔肺部真菌感染模型建立的研究
血清白念珠菌烯醇化酶抗原检测对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临床价值的研究
血(1→3)β-D-葡聚糖在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抗原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
阿萨希毛孢子菌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分型研究
侵袭性曲霉病患者动态监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的临床价值研究
血清学方法对非粒细胞缺乏宿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作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斑点杂交法在侵袭性烟曲霉菌感染诊断中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