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8-19页 |
前言 | 第19-20页 |
第一部分 测定新生隐球菌活力的新方法 | 第20-28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一)材料和试剂 | 第21-22页 |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22-23页 |
(三)结 果 | 第23-24页 |
(四)讨论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隐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及结构观察 | 第28-41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一)材料和试剂 | 第29-30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三)结果 | 第32-37页 |
(四)讨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隐球菌生物膜动物模型构建及结构观察 | 第41-49页 |
引言 | 第41页 |
(一)材料和仪器 | 第41-43页 |
(二)方法 | 第43-44页 |
(三)结果 | 第44-46页 |
(四)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第四部分 隐球菌生物膜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9-58页 |
引言 | 第49页 |
(一)材料和仪器 | 第49-51页 |
(二)方法 | 第51-52页 |
(三)结果 | 第52-54页 |
(四)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五部分 新生隐球菌生物膜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 第58-67页 |
引言 | 第58页 |
(一)材料与仪器 | 第58-60页 |
(二)方法 | 第60页 |
(三) 结果 | 第60-62页 |
(四)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7-70页 |
综述(一) | 第70-76页 |
综述(二) | 第76-83页 |
综述(三) | 第83-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附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