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葡萄酒酵母菌的分类及鉴定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1 WL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应用 | 第10-11页 |
1.1.2 现代分子鉴定方法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 新疆葡萄产区及本土酵母菌资源多样性 | 第12-13页 |
1.3 特色优良葡萄酒酵母菌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葡萄酒相关酵母混菌发酵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5 干化葡萄酒的简介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5.1 干化葡萄酒的简介 | 第16页 |
1.5.2 干化葡萄酒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6 新疆南部地区酿造干化葡萄酒的地域优势 | 第17-18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8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新疆葡萄酒相关酵母菌菌群多样性分析 | 第21-42页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1-23页 |
2.1.1 实验菌种的来源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21-22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及来源 | 第22页 |
2.1.4 培养基及相关试剂的配置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2.1 菌种的活化 | 第23页 |
2.2.2 葡萄酒相关酵母菌WL形态鉴定及分类 | 第23页 |
2.2.3 酵母菌分子鉴定 | 第23-25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40页 |
2.3.1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实验材料的初步分类结果 | 第25-26页 |
2.3.2 葡萄酒相关酵母菌WL培养基形态多样性分析 | 第26-30页 |
2.3.3 分子系统学分析和分类 | 第30-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赤霞珠干化酒优良酵母菌的筛选 | 第42-75页 |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2-45页 |
3.1.1 原料 | 第42-43页 |
3.1.2 培养基的配置 | 第43-44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3.1.4 主要设备 | 第44-4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5-49页 |
3.2.1 葡萄酒相关酵母酿酒特性分析及优良菌株初级筛选 | 第45-46页 |
3.2.2 优良菌株一级筛选 | 第46-47页 |
3.2.3 优良菌株的二级筛选 | 第47-49页 |
3.2.4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9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74页 |
3.3.1 代表菌株初筛结果 | 第49-57页 |
3.3.2 优良菌株一级筛选结果 | 第57-69页 |
3.3.3 实验菌株二级筛选结果 | 第69-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干化酒的酿制及其品质特征分析 | 第75-93页 |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75-76页 |
4.1.1 原料 | 第75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75-76页 |
4.1.3 主要设备 | 第7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6-79页 |
4.2.1 干化酒的酿制 | 第76-77页 |
4.2.2 干化酒成品酒相关指标检验方法 | 第77-79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9-91页 |
4.3.1 干化赤霞珠果浆入罐时的各项指标 | 第79页 |
4.3.2 干化酒成品酒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79-80页 |
4.3.3 干化酒样品香气成分测定结果 | 第80-90页 |
4.3.4 干化酒感官评定结果与分析 | 第90-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1 结论 | 第93-95页 |
2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作者简介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