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现代汉语“一M一个X”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缘起第11页
    1.2 研究对象第11页
    1.3 “一M一个X”结构研究综述第11-14页
    1.4 研究意义第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6 语料来源第15-16页
第2章 “一M一个X”结构成分分析第16-28页
    2.1 “一M一个X”结构中的“一”第16-17页
        2.1.1 “一”的词性第16-17页
        2.1.2 “一”的指称性第17页
    2.2 “一M一个X”中的“一个”第17-18页
    2.3 “一M一个X”中的“M”第18-22页
        2.3.1 “M”为物量词第19-21页
        2.3.2 “M”为动量词第21-22页
        2.3.3 “M”为时量词第22页
    2.4 “一M一个X”中的“X”第22-28页
        2.4.1 “X”为名词第23页
        2.4.2 “X”为动词第23-24页
        2.4.3 “X”为形容词第24页
        2.4.4 “X”为副词第24-25页
        2.4.5 “X”为短语第25-26页
        2.4.6 “X”的省略第26-28页
第3章 “一M一个X”结构句法功能分析第28-33页
    3.1 在句中做分句第28页
    3.2 在句中做宾语第28-29页
    3.3 在句中做谓语第29页
    3.4 在句中做状语第29-30页
    3.5 在句中做定语第30-31页
    3.6 在句中做补语第31页
    3.7 在句中做中心语第31-33页
第4章 “一M一个X”结构语义特征分析第33-54页
    4.1 “一M一个X”结构各部件的语义特征分析第33-41页
        4.1.1 “一M”的语义特征第33-35页
        4.1.2 “一个”的语义特征第35-37页
        4.1.3 “X”的语义特征第37-40页
        4.1.4 “一个X”的语义特征第40-41页
    4.2 “一M一个X”结构的整体语义分析第41-43页
        4.2.1 周遍义第41-42页
        4.2.2 夸张义第42页
        4.2.3 准确义第42页
        4.2.4 恒常义第42-43页
    4.3 “一M一个X”结构的主观性分析第43-49页
        4.3.1 “一M一个X”结构的主观性第45-47页
        4.3.2 不同形式“一M一个X”结构的主观性强弱第47-49页
    4.4 “一M一个X”结构的主观量分析第49-54页
        4.4.1 “一M一个X”结构的主观量第49-50页
        4.4.2 “一M一个X”结构主观量的来源第50-52页
        4.4.3 同现副词与结构的主观大量义第52-54页
第5章 “一M一个X”结构语用特征分析第54-58页
    5.1 语用功能特征第54-55页
        5.1.1 传递信息焦点第54-55页
        5.1.2 衔接语篇第55页
    5.2 语用色彩特征第55-57页
        5.2.1 非消极的语言色彩第55-56页
        5.2.2 浓厚的口语色彩第56-57页
    5.3 语用原则特征第57-58页
第6章 “一M一个X”结构的汉语教学方案第58-66页
    6.1 教学策略第58-61页
        6.1.1 以认知模式为基础第58-59页
        6.1.2 搭建“语块”概念第59-60页
        6.1.3 启发式教学第60页
        6.1.4 精讲多练第60-61页
    6.2 教案设计第61-66页
        6.2.1 教学概况第61页
        6.2.2 教学步骤第61-66页
结语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磁县方言语音研究
下一篇: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双音同义动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