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越南学生汉语“形+宾”结构习得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1章 绪论第6-19页
    1.1 选题意义第6-7页
    1.2 研究状况第7-16页
        1.2.1 关于汉语“形+宾”结构的研究第7-13页
        1.2.2 关于越南语“形+宾”结构的研究第13-16页
    1.3 理论依据第16-17页
        1.3.1 对比分析理论第16-17页
        1.3.2 偏误分析理论第17页
        1.3.3 中介语理论第17页
    1.4 研究设计第17-19页
        1.4.1 研究范围第17页
        1.4.2 研究对象第17-18页
        1.4.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2章 汉、越“形+宾”结构比较第19-33页
    2.1 汉、越“形+宾”结构概述第19-27页
        2.1.1 汉语“形+宾”结构的语法特征第19-21页
        2.1.2 汉语“形+宾”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第21-24页
        2.1.3 越南语“形+宾”结构的语法特征第24-26页
        2.1.4 越南语“形+宾”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第26-27页
    2.2 汉、越“形+宾”结构对比第27-33页
        2.2.1 语法特征对比第27-28页
        2.2.2 结构类型及其特点对比第28-33页
第3章 越南学生汉语“形+宾”结构习得考察第33-49页
    3.1 测试问卷的背景资料第33-34页
        3.1.1 测试对象第33页
        3.1.2 内容设计及实施步骤第33-34页
        3.1.3 问卷情况第34页
    3.2 越南学生汉语“形+宾”结构的习得情况考察第34-43页
        3.2.1 判断题的分析结果第34-38页
        3.2.2 选择题的分析结果第38-43页
    3.3 越南学生汉语“形+宾”结构习得的总体情况第43-49页
        3.3.1 总体结果分析第43-45页
        3.3.2 习得的连续统表现第45-46页
        3.3.3 习得的发展过程第46-47页
        3.3.4 音节对习得情况的影响第47-49页
第4章 越南学生汉语“形+宾”结构偏误分析第49-64页
    4.1 偏误类型第49-55页
        4.1.1 误代第50-52页
        4.1.2 误加第52-53页
        4.1.3 遗漏第53-55页
    4.2 偏误原因第55-60页
        4.2.1 母语负迁移第55-56页
        4.2.2 目的语本身的难度第56-57页
        4.2.3 教学因素第57-58页
        4.2.4 学习策略第58-60页
    4.3 教学对策第60-64页
        4.3.1 加强汉、越对比第60-61页
        4.3.2 培养使用意识第61页
        4.3.3 根据习得顺序编排教材第61-62页
        4.3.4 改进教学方法第62-64页
第5章 结语第64-67页
    5.1 文章的结论第64-65页
    5.2 研究取得的成果第65-66页
    5.3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一对一教学形成性评价过程构建
下一篇:针对留学生的限时论文写作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