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1.1 留学生汉字习得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2 汉字习得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情况 | 第13-22页 |
2.1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统计 | 第13-14页 |
2.2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类型 | 第14-15页 |
2.2.1 笔画偏误 | 第14页 |
2.2.2 部件偏误 | 第14页 |
2.2.3 结构偏误 | 第14-15页 |
2.2.4 其他偏误 | 第15页 |
2.3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归类中的一些具体处理方法 | 第15-16页 |
2.3.1 包含多个偏误类型的处理办法 | 第15页 |
2.3.2 含多个偏误,且同属一类的处理办法 | 第15-16页 |
2.4 留学生汉字书写中的5个高频偏误字的偏误情况 | 第16-22页 |
2.4.1 肺 | 第16页 |
2.4.2 随 | 第16-17页 |
2.4.3 达 | 第17-18页 |
2.4.4 解 | 第18-19页 |
2.4.5 还 | 第19-20页 |
2.4.6 其他:绿、意 | 第20-22页 |
3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原因 | 第22-30页 |
3.1 笔画偏误的具体类别及偏误原因 | 第22-25页 |
3.1.1 笔画偏误的具体类别 | 第22-24页 |
3.1.2 笔画偏误的原因 | 第24-25页 |
3.2 部件偏误的具体类别及偏误原因 | 第25-27页 |
3.2.1 部件偏误的具体类别 | 第25-27页 |
3.2.2 部件偏误的原因 | 第27页 |
3.3 结构偏误的具体类别及偏误原因 | 第27-29页 |
3.3.1 结构偏误的具体类别 | 第27-28页 |
3.3.2 结构偏误的原因 | 第28-29页 |
3.4 其他偏误的具体类别及偏误原因 | 第29-30页 |
3.4.1 其他偏误的具体类别 | 第29页 |
3.4.2 其他偏误的原因 | 第29-30页 |
4 高偏误率汉字在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情况 | 第30-36页 |
4.1 我们观察的代表教材介绍 | 第30页 |
4.2 留学生书写中的高频偏误字在代表教材中的编排情况 | 第30-36页 |
4.2.1 频次 | 第30-31页 |
4.2.2 笔画与笔顺的呈现方式 | 第31-32页 |
4.2.3 高频偏误部件考查 | 第32-36页 |
5 对对外汉语教材汉字编排的一些建议 | 第36-38页 |
5.1 教材编写要重点、特殊安排偏误率高的汉字书写 | 第36页 |
5.1.1 提高频次 | 第36页 |
5.1.2 有针对性地指明书写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 | 第36页 |
5.1.3 特殊安排 | 第36页 |
5.2 教材可以重点设置高偏误率部件的识别和书写教学 | 第36-38页 |
5.2.1 “肺”右边部件 | 第36页 |
5.2.2 “随”右边部件 | 第36页 |
5.2.3 “走之旁” | 第36-37页 |
5.2.4 “解”的左边部件 | 第37-38页 |
6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