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南书院祭祀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清代河南书院的发展与洛学的复兴 | 第19-34页 |
第一节 清代河南书院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19-24页 |
第二节 清代河南学者依书院发展洛学的主张 | 第24-27页 |
第三节 河南书院与洛学文化圈 | 第27-34页 |
第二章 清代河南书院祭祀对象 | 第34-56页 |
第一节 先圣孔子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先贤先儒 | 第36-39页 |
第三节 二程及其弟子 | 第39-42页 |
第四节 河南乡贤 | 第42-45页 |
第五节 书院山长或河南名宦 | 第45-51页 |
第六节 文昌帝君、魁星 | 第51-56页 |
第三章 清代河南书院祭祀建筑 | 第56-73页 |
第一节 祭祀建筑的主要类型 | 第56-63页 |
第二节 诸祭祀建筑的基本布局 | 第63-73页 |
第四章 清代河南书院祭祀仪式 | 第73-87页 |
第一节 参与祭祀的人员 | 第73-76页 |
第二节 祭品与祭文 | 第76-83页 |
第三节 祭祀的规章、仪式 | 第83-87页 |
第五章 清代河南书院祭祀的作用及意义 | 第87-99页 |
第一节 书院祭祀对书院生徒的影响 | 第87-96页 |
第二节 书院祭祀对周边社会的影响 | 第96-99页 |
余论:河南书院祭祀经济来源举偶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附录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