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范围和语料来源 | 第11页 |
一、研究范围 | 第11页 |
二、语料来源 | 第11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四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借用动量词的界定和分类 | 第12-13页 |
二、有关借用动量词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有关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借用动量词本体研究的偏误预测 | 第16-31页 |
第一节 基于借用动量词句法特征的偏误预测 | 第16-20页 |
一、补语位置的偏误预测 | 第16-18页 |
二、状语位置的偏误预测 | 第18-19页 |
三、主/宾语位置的偏误预测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基于借用动量词语义特征的偏误预测 | 第20-23页 |
一、基于工具量词语义特征的偏误预测 | 第20-22页 |
二、基于伴随量词语义特征的偏误预测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基于借用动量词语用特征的偏误预测 | 第23-25页 |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借用动量词安排情况 | 第25-31页 |
一、对外汉语教材中借用动量词安排情况 | 第25-27页 |
二、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借用动量词安排情况 | 第27-31页 |
第三章 留学生借用动量词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31-40页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1页 |
第二节 问卷结果分析 | 第31-40页 |
一、问卷第一大题分析 | 第32-34页 |
二、问卷第二大题分析 | 第34-36页 |
三、问卷第三大题分析 | 第36-37页 |
四、问卷第四大题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章 留学生习得借用动量词偏误分析 | 第40-56页 |
第一节 偏误类型 | 第40-48页 |
一、误代量词 | 第40-43页 |
二、位置不当 | 第43-45页 |
三、遗漏量词 | 第45-47页 |
四、误加量词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偏误成因 | 第48-56页 |
一、语际迁移 | 第48-50页 |
二、语内迁移 | 第50-52页 |
三、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不当 | 第52-54页 |
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借用动量词的教学对策 | 第56-63页 |
第一节 加强借用动量词汉外对比研究 | 第56-57页 |
第二节 摆脱教材局限增加学生.语输出 | 第57-58页 |
第三节 注重借用动量词语义认知 | 第58-59页 |
第四节 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 | 第59-63页 |
一、分阶段教学 | 第59-61页 |
二、分板块教学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