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现代汉语量词“只”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5页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第10页
    二、研究现状概述第10-13页
        (一)名量词的本体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名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相关研究工作第13-15页
        (一)研究内容第13-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页
        (三)语料来源第14页
        (四)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一章 量词“只”的产生与演变第15-21页
    一、量词“只”的产生第15-16页
    二、量词“只”的演变第16-20页
    三、量词“只”的演变特点第20-21页
第二章 量词“只”的语义分析第21-31页
    一、量词“只”的语义类别及语义特征第21-22页
        (一)量词“只”的语义类别第21页
        (二)量词“只”的语义特征第21-22页
    二、量词“只”对名词性成分的语义选择第22-24页
        (一)量词“只1”对名词的选择第22-23页
        (二)量词“只2”对名词的选择第23-24页
    三、量词“只”与其他近义量词的语义比较第24-31页
        (一)量词“只”与“头”第24-25页
        (二)量词“只”与“口”第25-27页
        (三)量词“只”与“条”第27-28页
        (四)量词“只”与“支”第28-29页
        (五)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量词“只”的偏误情况调查分析第31-38页
    一、留学生量词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设计第31-33页
        (一)问卷题型第31页
        (二)问卷对象第31页
        (三)测试方法第31-32页
        (四)测试内容第32页
        (五)测试结果统计第32-33页
    二、量词“只”的偏误类型第33-35页
        (一)量词的误用第33页
        (二)近义量词的混淆第33-34页
        (三)量词的漏用第34页
        (四)同音异形字的混淆第34-35页
    三、量词“只”的偏误原因第35-38页
        (一)量词“个”的泛用第35页
        (二)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第35-36页
        (三)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第36页
        (四)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影响第36-38页
第四章 量词“只”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第38-45页
    一、量词“只”的教学策略第38-40页
        (一)加强基础知识训练第38页
        (二)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38-39页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第39页
        (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39-40页
    二、量词“只”的教学方法第40-45页
        (一)列举法第40页
        (二)对比法第40-41页
        (三)情境法第41-43页
        (四)练习法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50页
后记第50-51页
个人简历第51-5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寻找历史的旅程--论“70后”作家的代际书写
下一篇:字理识字法在韩国留学生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