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香红茶萎凋工艺及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云南省茶产业现状 | 第8页 |
·夏秋茶研究进展 | 第8-9页 |
·夏秋茶利用现状 | 第8页 |
·改善夏秋茶品质的研究进展 | 第8-9页 |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 第9-11页 |
·萎凋 | 第9-10页 |
·揉捻 | 第10页 |
·发酵 | 第10-11页 |
·干燥 | 第11页 |
·红茶品质形成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形成研究 | 第11-12页 |
·主要酶活性与红茶品质形成研究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提高夏秋季茶叶资源利用率 | 第13页 |
·云南红茶加工工艺的改良与推广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萎凋方法筛选实验 | 第15-16页 |
·萎凋参数对红茶品质影响实验 | 第16页 |
·萎凋参数优化实验 | 第16页 |
·高香红茶品质形成实验 | 第16-17页 |
·高香红茶与市售滇红对比实验 | 第17页 |
·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感官审评方法 | 第17页 |
·生化检测方法 | 第17页 |
·品质成分综合得分计算方法 | 第17页 |
·香气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酶活检测方法 | 第18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9-52页 |
·高香红茶萎凋方法的选择 | 第19-26页 |
·萎凋方法对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 | 第19-24页 |
·萎凋方法对茶叶主要滋味成分的影响 | 第24页 |
·萎凋方法对茶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萎凋方法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25-26页 |
·夏秋茶叶最佳萎调方法的确定 | 第26页 |
·萎凋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 第26-31页 |
·晒青时间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 第26-28页 |
·做青次数对红茶品质影响 | 第28-29页 |
·做青温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 第29-30页 |
·萎凋程度对红茶品质影响 | 第30-31页 |
·高香红茶萎凋工艺参数优化 | 第31-40页 |
·高香红茶内含成分与品质相关性研究 | 第31-33页 |
·以综合品质得分优化萎凋参数 | 第33-36页 |
·以感官审评得分优化萎凋参数 | 第36-39页 |
·验证实验 | 第39-40页 |
·高香红茶品质形成机理初探 | 第40-49页 |
·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 第40-42页 |
·红茶加工过程中内含物质变化 | 第42-47页 |
·红茶加工过程中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 第47-48页 |
·高香红茶品质形成分析 | 第48-49页 |
·高香红茶与滇红品质的比较 | 第49-52页 |
·感官品质 | 第49-51页 |
·生化品质 | 第51-52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