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介绍 | 第8-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政治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 第10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背景 | 第11-18页 |
·心理学界主要动机理论 | 第11-13页 |
·期望—价值理论 | 第11-12页 |
·目标理论 | 第12-13页 |
·自我决定理论 | 第13页 |
·国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 | 第13-15页 |
·加德纳(Gardner)的动机理论 | 第13-14页 |
·唐耶(Dornyei)的三层次说 | 第14页 |
·自我决定理论和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 第14-15页 |
·特伦布莱(Tremblay)和加德纳(Gardner)的扩展模式 | 第15页 |
·国内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 | 第15-18页 |
·研究学习动机类型的划分 | 第15-16页 |
·考察动机与其他影响二语学习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16-18页 |
第三章 蒙古国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设计与处理 | 第18-27页 |
·动机概念和类型的确认 | 第18页 |
·研究工具 | 第18-19页 |
·抽样对象 | 第19-21页 |
·测试过程 | 第21页 |
·研究工具的检验 | 第21-27页 |
·效度检验 | 第21-25页 |
·独立样本 T 检验 | 第21-25页 |
·因子分析 | 第25页 |
·信度检验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定量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 | 第27-41页 |
·总体情况 | 第27-28页 |
·不同性别组在动机维度上的差异 | 第28-29页 |
·不同年龄组在动机维度上的差异 | 第29-31页 |
·不同学科组在动机维度上的差异 | 第31-35页 |
·不同年级在动机维度上的差异 | 第35-40页 |
·HSK 成绩和动机之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定量数据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在预科阶段增加专业汉语课,在专业阶段增设汉语必修课 | 第42-43页 |
·建立恰当的考评机制 | 第43-44页 |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文化教学,开设各类文化选修课 | 第44-45页 |
·研究成果总结 | 第45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5-46页 |
·研究者自身水平的局限 | 第45-46页 |
·研究手段的局限性 | 第46页 |
·研究视野的局限性 | 第46页 |
·未来研究趋势 | 第46-48页 |
附录 1 | 第48-51页 |
附录 2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