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效率及政策选择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1 绪论 | 第15-2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5-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2-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5-26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6-28页 |
·效率 | 第26页 |
·城市效率 | 第26-27页 |
·城市化效率 | 第27页 |
·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效率 | 第27-28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8-68页 |
·文献综述 | 第28-55页 |
·城市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 第28-32页 |
·城市化的经济发展效应 | 第32-47页 |
·城市化效率的相关理论探索 | 第47-51页 |
·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投入产出问题 | 第51-55页 |
·研究评述 | 第55页 |
·理论基础 | 第55-67页 |
·经济发展理论 | 第55-58页 |
·城市化理论 | 第58-62页 |
·投入产出和效率理论 | 第62-65页 |
·发展政策理论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3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 第68-100页 |
·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历程 | 第68-78页 |
·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 第68-72页 |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 第72-73页 |
·现阶段城市化特征 | 第73-76页 |
·中国城市化发展方式的国际比较 | 第76-78页 |
·中国城市化:经济发展效应的感性分析 | 第78-84页 |
·感性中的城市化集聚效应 | 第78-80页 |
·感性中的城市化扩散效应 | 第80-82页 |
·感性中的城市化公共服务效应 | 第82-84页 |
·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 第84-91页 |
·城市化的高成本迹象显现 | 第85页 |
·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弊端暴露 | 第85-86页 |
·两栖式制度短缺的半城市化矛盾 | 第86-87页 |
·城市病潮涌现 | 第87-88页 |
·土地城市化超前于人口城市化的尴尬 | 第88-89页 |
·城市扩张与被动城市化的危机 | 第89-90页 |
·小城镇发展与低密度、分散化的城市空间格局 | 第90页 |
·城市聚合辐射力低迷 | 第90-91页 |
·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展现的社会成本 | 第91-95页 |
·城市化的直接社会成本 | 第91-93页 |
·城市化的引致社会成本 | 第93-95页 |
·中国经济发展:城市化及其效率影响度问题的提出 | 第95-98页 |
·正确审视城市化的作用 | 第95-96页 |
·正确认识城市化的本质 | 第96页 |
·正确认识城市人口的来源 | 第96-97页 |
·正确认识和遵循城市发展规律 | 第97页 |
·正确认识和建立城市社会形态的价值体系 | 第97-98页 |
·城市化效率影响度问题的提出 | 第98页 |
·小结 | 第98-100页 |
4 经济发展中城市化效率机制分析 | 第100-119页 |
·城市化效率的一般测度模型和方法 | 第100-104页 |
·DEA-CCR模型 | 第100-102页 |
·DEA-BCC模型 | 第102-103页 |
·Tobit回归模型 | 第103页 |
·收敛性分析法 | 第103-104页 |
·城市化效率的主要成因 | 第104-110页 |
·城市化的投入 | 第105-107页 |
·城市化的产出 | 第107-110页 |
·城市化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型 | 第110-114页 |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110-111页 |
·研究假设 | 第111-112页 |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12-113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3-114页 |
·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效率机制选择 | 第114-118页 |
·经济规模总量 | 第115页 |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 第115-116页 |
·城市空间的人口承载力 | 第116页 |
·城市空间集聚水平 | 第116-117页 |
·政府公共规制力度 | 第117-118页 |
·小结 | 第118-119页 |
5 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119-145页 |
·中国城市化效率的动态测度 | 第119-127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19-121页 |
·数据的来源 | 第121页 |
·城市化效率的实证测度与解析 | 第121-127页 |
·中国城市化效率的静态测度 | 第127-131页 |
·城市化效率分解及规模报酬 | 第127-129页 |
·城市化投入要素集约度测算及解析 | 第129-131页 |
·城市化效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131-134页 |
·变量识别和模型选取 | 第131页 |
·实证结果展示及分析 | 第131-134页 |
·城市化效率的收敛性检验 | 第134-136页 |
·城市化效率的σ收敛 | 第134-135页 |
·城市化效率的β收敛 | 第135-136页 |
·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分析 | 第136-138页 |
·理论模型构建 | 第136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36-138页 |
·中国城市化:经济发展效应的理性分析 | 第138-143页 |
·理性中的城市化集聚效应 | 第138-140页 |
·理性中的城市化扩散效应 | 第140-141页 |
·理性中的城市化公共服务效应 | 第141-143页 |
·小结 | 第143-145页 |
6 基于经济发展效应的城市化政策选择 | 第145-163页 |
·中国城市化政策现状及效果评价 | 第145-148页 |
·城市中心地位的确立 | 第145-146页 |
·大城市化发展战略 | 第146页 |
·城市群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政策 | 第146-147页 |
·新型城镇化政策 | 第147-148页 |
·中国城市化政策的趋势分析 | 第148-151页 |
·“新四化”同步发展的城市化政策 | 第148-149页 |
·高效率的城市化运行政策 | 第149-150页 |
·市场主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城市化政策 | 第150-151页 |
·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政策 | 第151页 |
·城市化效率提升的政策选择 | 第151-162页 |
·调整土地利用模式,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 第152-154页 |
·调整产业集群模式,提升空间资源经济效率 | 第154-157页 |
·调整城乡收入分配模式,提升人力资源效率 | 第157-160页 |
·调整城市公共经济体制模式,提升资本流动效率 | 第160-162页 |
·小结 | 第162-163页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163-167页 |
·研究结论 | 第163-165页 |
·研究展望 | 第165-1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 | 第167-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82页 |
后记 | 第182-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