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一、前言 | 第10-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汉语阅读教程》第二册简介 | 第11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有助于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文化障碍 | 第12页 |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中国文化及提升阅读能力 | 第12页 |
·为阅读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 第12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二、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8页 |
·国内外关于文化教材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 | 第14页 |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评估的标准 | 第14-15页 |
·“文化贴切度”的提出 | 第15-18页 |
·文化与语言教学 | 第15-16页 |
·“文化贴切度”概念之界定 | 第16-17页 |
·本次调查评估的标准制定 | 第17-18页 |
三、从编制设计看《汉语阅读教程》第二册的文化贴切度 | 第18-30页 |
·课文的内容选定 | 第18-20页 |
·文章题材的偏向性 | 第18-20页 |
·文化因素对阅读难易度的影响 | 第20页 |
·补充阅读的内容选定 | 第20-24页 |
·文章题材的设定 | 第20-23页 |
·与课文的协调性 | 第23-24页 |
·生词设计及注释 | 第24-27页 |
·词汇范围选定 | 第24-26页 |
·生词中英文对照中的文化差 | 第26-27页 |
·课后练习的设计及评估 | 第27-30页 |
·课后练习的基本设置 | 第27-28页 |
·学生及教师对练习的反应 | 第28-30页 |
四、《汉语阅读教程》第二册课堂教学的文化贴切度 | 第30-35页 |
·对外汉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 第30-31页 |
·阅读课堂中的文化教学方式 | 第31-33页 |
·显性教学 | 第32页 |
·隐性教学 | 第32-33页 |
·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冲突及问题处理 | 第33-35页 |
五、从文化贴切度看对外汉语阅读教材与教学的改革 | 第35-39页 |
·关于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改革 | 第35-36页 |
·单元难易度注意前后一致性及阶段性提升 | 第35页 |
·避免单一生僻的文化内容 | 第35-36页 |
·选篇符合当今主流文化价值观 | 第36页 |
·习题设计增强开放性 | 第36页 |
·关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改革 | 第36-39页 |
·调整文化介绍的话语风格 | 第37页 |
·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 第37页 |
·注重文化的交际性运用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1:关于《汉语阅读教程.第二册》学习效果的调查问卷 | 第42-44页 |
附录2: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第44-46页 |
附录3:1-20课生词及英文注释 | 第46-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