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果蔬加工与保藏论文

蓝莓外表皮蜡质与果实采后病害及抗病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缩略词第15-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26页
    1 蓝莓果实采后病害第16-18页
        1.1 蓝莓概述第16页
        1.2 蓝莓采后病害研究第16-17页
        1.3 蓝莓采后病害防控第17-18页
    2 外表皮蜡质在果实采后贮藏中的重要作用第18-22页
        2.1 外表皮蜡质概述第18-19页
        2.2 外表皮蜡质与果实采后品质的关系第19-21页
            2.2.1 果实外表皮蜡质与失水第20页
            2.2.2 果实外表皮蜡质与微生物侵染第20-21页
            2.2.3 果实外表皮蜡质与采后软化衰老第21页
        2.3 蓝莓外表皮蜡质研究第21-22页
    3 植物寄主的抗病性机制研究第22-23页
        3.1 植物-病原物互作关系第22-23页
        3.2 外表皮蜡质与寄主抗病性关系第23页
    4 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3-26页
        4.1 立题背景第23-24页
        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4.2.1 蓝莓外表皮蜡质对果实采后病害和品质的影响第24页
            4.2.2 蓝莓果实采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4页
            4.2.3 蜡质损伤对蓝莓果实灰霉病抗病性的影响第24-26页
第二章 蓝莓外表皮蜡质对果实采后病害和品质的影响第26-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1.1 材料与处理第26页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26-28页
            1.2.1 失重率和腐烂率第26-27页
            1.2.2 果实硬度第27页
            1.2.3 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含量(TA)第27页
            1.2.4 膜脂过氧化测定第27页
            1.2.5 总酚含量测定第27页
            1.2.6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第27页
            1.2.7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第27页
            1.2.8 苯丙氨酸解胺酶(PAL)活性测定第27页
            1.2.9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27-28页
            1.2.10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第28页
        1.3 数据与分析第28页
    2 结果分析第28-35页
        2.1 对蓝莓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第28-29页
        2.2 对蓝莓果实硬度的影响第29页
        2.3 对蓝莓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2.4 对蓝莓果实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2.5 对蓝莓果实总酚含量的影响第31页
        2.6 对蓝莓POD酶活性的影响第31-32页
        2.7 对蓝莓PPO酶活性的影响第32-33页
        2.8 对蓝莓PAL酶活性的影响第33页
        2.9 对蓝莓SOD酶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2.10 对蓝莓CAT酶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3 讨论第35页
    4 本章小结第35-38页
第三章蓝莓果实采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第38-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1.1 材料与处理第38页
        1.2 培养基第38-39页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39-40页
            1.3.1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第39页
            1.3.2 致病性测定第39页
            1.3.3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第39页
            1.3.4 病原菌的分子学鉴定第39页
            1.3.5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39页
            1.3.6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第39-40页
        1.4 数据分析第40-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9页
        2.1 病害症状第41页
        2.2 致病性的测定第41-42页
        2.3 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第42-44页
        2.4 rDNA-ITS序列分析第44-45页
        2.5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第45-49页
            2.5.1 不同培养基对分离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5-46页
            2.5.2 不同温度对分离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6-47页
            2.5.3 不同碳、氮源对分离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7-48页
            2.5.4 pH对分离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8页
            2.5.5 不同光照对分离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8-49页
    3 讨论第49-50页
    4 结论第50-52页
第四章 蜡质损伤对蓝莓果实灰霉病抗病性的影响第52-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1.1 材料与处理第52-53页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53页
            1.2.1 腐烂率和病情指数第53页
            1.2.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第53页
            1.2.3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第53页
            1.2.4 苯丙氨酸解胺酶(PAL)活性测定第53页
            1.2.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53页
            1.2.6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第5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2.1 蜡质损伤对接种灰霉病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第53-54页
        2.2 蜡质损伤对接种灰霉病后果实POD酶活的影响第54-55页
        2.3 蜡质损伤对接种灰霉病后果实PPO酶活的影响第55-56页
        2.4 蜡质损伤对接种灰霉病后果实PAL酶活的影响第56页
        2.5 蜡质损伤对接种灰霉病后果实SOD酶活的影响第56-57页
        2.6 蜡质损伤对接种灰霉病后果实CAT酶活的影响第57-58页
    3 讨论第58-59页
    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全文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2页
创新性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绿色食品保鲜剂对鲫鱼保鲜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热水和甜菜碱复合处理对枇杷果实冷害的影响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