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0. 引言 | 第13-23页 |
0.1 选题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13-14页 |
0.2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0.2.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0.2.2 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0.3 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0.3.1 对比分析理论 | 第15页 |
0.3.2 隐喻理论 | 第15-16页 |
0.4 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0.4.1 汉语隐喻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0.4.2 泰语隐喻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0.4.3 汉外语隐喻对比的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1. 汉、泰语饮食隐喻概况 | 第23-73页 |
1.1 饮食隐喻的界定 | 第23-24页 |
1.2 饮食隐喻的分类 | 第24-26页 |
1.3 汉语饮食隐喻的分类 | 第26-46页 |
1.3.1 以具体食物为源域 | 第27-38页 |
1.3.2 以烹饪手法为源域 | 第38-39页 |
1.3.3 以饮食器具为源域 | 第39-42页 |
1.3.4 以饮食动作为源域 | 第42-43页 |
1.3.5 以食味为源域 | 第43-46页 |
1.3.6 以饮食需求为源域 | 第46页 |
1.4 泰语饮食隐喻的分类 | 第46-72页 |
1.4.1 以具体食物为源域 | 第47-61页 |
1.4.2 以烹饪手法为源域 | 第61-62页 |
1.4.3 以饮食器具为源域 | 第62-65页 |
1.4.4 以饮食动作为源域 | 第65-68页 |
1.4.5 以食味为源域 | 第68-71页 |
1.4.6 以饮食需求为源域 | 第71-72页 |
1.5 小结 | 第72-73页 |
2. 汉泰饮食隐喻的比较 | 第73-150页 |
2.1 汉、泰语具体食物类词语的隐喻对比 | 第73-113页 |
2.1.1 主食类词语隐喻对比 | 第73-78页 |
2.1.2 素食类词语隐喻对比 | 第78-87页 |
2.1.3 荤食类词语隐喻对比 | 第87-97页 |
2.1.4 点心类词语隐喻对比 | 第97-98页 |
2.1.5 饮品类词语隐喻对比 | 第98-105页 |
2.1.6 调味品类词语隐喻对比 | 第105-110页 |
2.1.7 食物状态类词语隐喻对比 | 第110-113页 |
2.2 汉、泰烹饪手法类词语的隐喻对比 | 第113-115页 |
2.2.1 “煮”与“(?)”的隐喻对比 | 第113-114页 |
2.2.2 “熬”与“(?)”的隐喻对比 | 第114-115页 |
2.3 汉、泰饮食器具类词语的隐喻对比 | 第115-122页 |
2.3.1 餐具类词语隐喻对比 | 第115-118页 |
2.3.2 炊具类词语隐喻对比 | 第118-122页 |
2.4 汉、泰饮食动作类词语的隐喻对比 | 第122-132页 |
2.4.1 “吃”与“(?)”的隐喻对比 | 第122-127页 |
2.4.2 “吞”、“咽”与“(?)”的隐喻对比 | 第127-128页 |
2.4.3 “喝”、“饮”与“(?)”的隐喻对比 | 第128-129页 |
2.4.4 “含”与“(?)”的隐喻对比 | 第129-131页 |
2.4.5 “尝”与“(?)”的隐喻对比 | 第131-132页 |
2.4.6 “舔”、“舐”与“(?)”的隐喻对比 | 第132页 |
2.5 汉、泰食味类词语的隐喻对比 | 第132-145页 |
2.5.1 “苦”与“(?)”的隐喻对比 | 第133-135页 |
2.5.2 “淡”与“(?)”的隐喻对比 | 第135-136页 |
2.5.3 “甘”、“甜”与“(?)”的隐喻对比 | 第136-140页 |
2.5.4 “酸”与“(?)”的隐喻对比 | 第140-142页 |
2.5.5 “辛”、“辣”与“(?)”的隐喻对比 | 第142-145页 |
2.6 汉、泰饮食需求类词语的隐喻对比 | 第145-148页 |
2.6.1 “饥”、“饿”与“(?)”的隐喻对比 | 第145-146页 |
2.6.2 “渴”与“(?)”的隐喻对比 | 第146-147页 |
2.6.3 “饱”与“(?)”的隐喻对比 | 第147-148页 |
2.7 小结 | 第148-150页 |
3. 汉泰饮食词语隐喻的异同成因 | 第150-157页 |
3.1 思维认知因素 | 第150-153页 |
3.1.1 认知思维 | 第150-151页 |
3.1.2 形象思维 | 第151页 |
3.1.3 汉泰饮食词语隐喻形成机制 | 第151-153页 |
3.2 社会文化因素 | 第153-157页 |
3.2.1 社会制度 | 第153-155页 |
3.2.2 文化渊源 | 第155-157页 |
4. 汉泰饮食词语隐喻的翻译和教学 | 第157-162页 |
4.1 汉泰饮食词语隐喻的翻译 | 第157-160页 |
4.1.1 完全相同(本体相同,喻体相同) | 第157-158页 |
4.1.2 部分相同(本体相同,喻体不同;本体不同,喻体相同) | 第158-159页 |
4.1.3 完全不同(本体不同,喻体不同) | 第159-160页 |
4.2 汉泰饮食词语隐喻教学策略 | 第160-162页 |
5. 结语 | 第162-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2页 |
后记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