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41页 |
1 人格特征的研究 | 第16-22页 |
1.1 人格的概念 | 第16-17页 |
1.2 人格的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1.3 大五人格理论 | 第18-19页 |
1.4 人格的测量 | 第19-20页 |
1.5 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 心理压力的研究 | 第22-31页 |
2.1 心理压力的概念 | 第22-24页 |
2.2 压力的表现 | 第24页 |
2.3 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2.5 心理压力的测量 | 第28页 |
2.6 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研究 | 第28-31页 |
3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的研究 | 第31-37页 |
3.1 应对方式的概念 | 第31-32页 |
3.2 应对的分类 | 第32-33页 |
3.3 应对的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3.4 应对方式的测量 | 第35页 |
3.5 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现状 | 第35-37页 |
4 大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 第37-41页 |
4.1 人格特征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 第37页 |
4.2 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 第37-39页 |
4.3 应付方式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 第39-41页 |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总体设计 | 第41-4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41-43页 |
1.1 以往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之处 | 第41-42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42-43页 |
2 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43-44页 |
2.1 理论意义 | 第43页 |
2.2 实践意义 | 第43-44页 |
3 研究总体设计 | 第44-46页 |
3.1 总体研究目的 | 第4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4页 |
3.3 总体思路 | 第44-46页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第46-96页 |
研究一 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的现状 | 第46-73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46-50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46页 |
1.2 研究假设 | 第46-5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0-53页 |
2.1 被试选择 | 第50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50-52页 |
2.3 研究过程 | 第52页 |
2.4 数据统计方法 | 第52-5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3-63页 |
3.1 量表信效度检验 | 第53-57页 |
3.2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4 讨论 | 第63-71页 |
4.1 本论文的信效度分析 | 第63-64页 |
4.2 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的状况分析 | 第64-71页 |
5 小结 | 第71-73页 |
研究二 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73-85页 |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73-74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73页 |
1.2 研究假设 | 第73-7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74-75页 |
2.1 被试选择 | 第74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74页 |
2.3 研究过程 | 第74页 |
2.4 数据统计方法 | 第74-75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75-79页 |
3.1 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压力的关系分析 | 第75-76页 |
3.2 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 第76-78页 |
3.3 越南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力的关系分析 | 第78-79页 |
4 讨论 | 第79-83页 |
4.1 关于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的讨论 | 第79-80页 |
4.2 关于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的讨论 | 第80-82页 |
4.3 关于越南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的讨论 | 第82-83页 |
5 小结论 | 第83-85页 |
5.1 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 第83-84页 |
5.2 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84页 |
5.3 越南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 第84-85页 |
研究三 越南大学生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压力的中介作用研究 | 第85-96页 |
1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85-86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85页 |
1.2 研究假设 | 第85-8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86页 |
2.1 被试选择 | 第86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86页 |
2.3 研究过程 | 第86页 |
2.4 数据统计方法 | 第86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86-94页 |
3.1 面对型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87-89页 |
3.2 回避型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与心理压力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89-94页 |
4 讨论 | 第94-95页 |
4.1 关于面对型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的讨论 | 第94页 |
4.2 关于回避型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的讨论 | 第94-95页 |
5 小结 | 第95-96页 |
第四部分 关于指导越南大学生有效应对压力的若干建议 | 第96-99页 |
第五部分 贡献、不足与展望 | 第99-101页 |
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实际意义 | 第99-100页 |
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00-101页 |
第六部分 总结论 | 第101-104页 |
1 本研究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 第101页 |
2 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状况 | 第101-102页 |
3 越南大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 | 第102-103页 |
4 越南大学生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压力的中介作用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2页 |
附录: 调查量表 | 第112-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