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坚果加工食品论文

鲜核桃保鲜及核桃种皮中多酚化合物的测定、纯化及功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目录第10-14页
图表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7页
    1.1 核桃的研究概况第16-19页
        1.1.1 核桃青皮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1.2 核桃壳的研究现状第17页
        1.1.3 核桃仁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1.4 鲜核桃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 核桃多酚的研究进展第19-24页
        1.2.1 多酚的结果与分类第19页
        1.2.2 核桃各部分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第19-20页
        1.2.3 核桃中酚类物质的成分研究第20-21页
        1.2.4 核桃多酚的生物活性第21-23页
            1.2.4.1 核桃多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第21-22页
            1.2.4.2 核桃多酚的体内抗氧化能力第22-23页
            1.2.4.3 核桃多酚抗人类低密度胆固醇氧化第23页
        1.2.5 核桃多酚化合物的提取纯化研究第23-24页
        1.2.6 核桃多酚的分析方法第24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鲜核桃保藏技术及营养品质变化第27-39页
    2.1 前言第2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2.2.1 试验材料第27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27-28页
        2.2.3 方法第28-31页
            2.2.3.1 核桃处理方法第28页
            2.2.3.2 核桃感观指标的测定第28页
            2.2.3.3 粗脂肪测定方法第28-29页
            2.2.3.4 过氧化值的测定第29-30页
            2.2.3.5 酸价的测定第30页
            2.2.3.6 维生素C的测定第30-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2.3.1 核桃保藏过程中感观品质的变化第31-32页
        2.3.2 核桃保藏过程中油脂过氧化值的变化第32-34页
        2.3.3 核桃保藏过程中油脂酸价的变化第34-36页
        2.3.4 核桃保藏过程中维生素C的变化第36-38页
    2.4 讨论第38-39页
第三章 核桃仁种皮中多酚的测定第39-51页
    3.1 前言第39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39-42页
        3.2.1 材料与仪器第39-40页
        3.2.2 实验方法第40-42页
            3.2.2.1 核桃仁种皮处理方法第40页
            3.2.2.2 核桃仁种皮中多酚的提取与制备第40-41页
            3.2.2.3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制备第41页
            3.2.2.4 多酚Folin-Ciocaileu比色波长的确定第41页
            3.2.2.5 多酚Folin-Ciocaileu比色温度和时间的确定第41页
            3.2.2.6 20%碳酸钠加入量的选择第41页
            3.2.2.7 多酚Folin-Ciocaileu比色显色剂加入量的确定第41-42页
            3.2.2.8 核桃多酚提取溶剂的选择第42页
            3.2.2.9 昭通核桃不同部位多酚含量的测定第42页
            3.2.2.10 鲜核桃保藏过程中核桃仁种皮中多酚含量的变化第4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2-48页
        3.3.1 Folin-Ciocaileu比色法比色波长的确定第42-43页
        3.3.2 显色温度和时间的确定第43-44页
        3.3.3 碳酸钠加入量的选择第44页
        3.3.4 Folin-Ciocaileu显色剂加入量的确定第44-45页
        3.3.5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5-46页
        3.3.6 核桃种皮多酚提取溶剂的选择第46-47页
        3.3.7 昭通核桃中不同部位多酚含量的测定第47页
        3.3.8 鲜核桃保藏过程中核桃仁种皮中多酚含量的变化第47-48页
    3.4 方法学评价第48-49页
        3.4.1 精密度实验第48页
        3.4.2 重复性实验第48页
        3.4.3 稳定性实验第48-49页
        3.4.4 回收率实验第49页
    3.5 结论第49-51页
第四章 大孔吸附树脂初步分离纯化核桃仁种皮多酚第51-62页
    4.1 前言第51页
    4.2 材料和仪器第51-52页
    4.3 实验方法第52-55页
        4.3.1 核桃仁种皮中多酚的粗提取第52-53页
        4.3.2 大孔树脂预处理第53页
        4.3.3 静态吸附试验第53-54页
            4.3.3.1 树脂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第53页
            4.3.3.2 静态吸附时间的动力学特性第53-54页
            4.3.3.3 静态吸附pH值的动力学特性第54页
        4.3.4 动态吸附试验第54页
            4.3.4.1 不同上样浓度吸附试验第54页
            4.3.4.2 不同流速吸附试验第54页
            4.3.4.3 不同乙醇浓度洗脱试验第54页
        4.3.5 核桃种皮多酚纯度的测定第54-55页
        4.3.6 树脂纯化前后多酚的HPLC图谱分析第55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55-60页
        4.4.1 几种大孔树脂有吸附率和解吸率第55-56页
        4.4.2 NKA-9树脂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第56页
        4.4.3 多酚溶液pH值对树脂静态吸附的影响第56-57页
        4.4.4 NKA-9树脂的动态吸附试验第57-59页
            4.4.4.1 不同上样浓度的吸附试验第57-58页
            4.4.4.2 不同上样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8-59页
            4.4.4.3 不同乙醇浓度对核桃多酚洗脱的影响第59页
        4.4.5 核桃仁种皮多酚的纯度测定第59页
        4.4.6 树脂纯化前后多酚的HPLC图谱分析第59-60页
    4.5 结论第60-62页
第五章 核桃仁种皮多酚功能的研究第62-72页
    5.1 前言第62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2-65页
        5.2.1 核桃仁种皮多酚溶液的制备第63页
        5.2.2 实验动物方法第63-64页
        5.2.3 Morris水迷宫试验第64页
        5.2.4 衰老指标的测定第64页
        5.2.5 数据分析第64-6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5-69页
        5.3.1 核桃种皮多酚对小鼠生长状况的影响第65-66页
        5.3.2 核桃种皮多酚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第66-67页
        5.3.3 核桃种皮多酚对小鼠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67-69页
    5.4 结论第69-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7页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贮藏与烹饪处理对水芹食用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酶解对大豆蛋白结构功能性影响及高乳化起泡性蛋白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