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印度留学生程度副词“很、更、最”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20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背景第12-17页
        一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更”“最”的本体研究第12-15页
        二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更”“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15-17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创新点第17-18页
        一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二 语料来源及创新点第18页
    第四节 研究理论第18-20页
        一 对比研究理论第18-19页
        二 中介语理论第19页
        三 偏误分析理论第19-20页
第一章 程度副词“很”“更”“最”的基本用法和对比分析第20-29页
    第一节 “很”的基本用法第20-22页
        一 “很”的基本释义第20-21页
        二 “很”的语义、语法、语用特征第21-22页
    第二节 “更”的基本用法第22-24页
        一 “更”的基本释义第22-23页
        二 “更”的语义、语法、语用特征第23-24页
    第三节 “最”的基本用法第24-26页
        一 “最”的基本释义第24-25页
        二 “最”的语义、语法、语用特征第25-26页
    第四节 “很”“更”“最”的对比分析第26-29页
        一 “很”“更”“最”的相同点第26-27页
        二 “很”与“更”“最”的不同点第27-28页
        三 “更”和“最”的不同点第28-29页
第二章 印度留学生的“很”“更”“最”偏误分析第29-54页
    第一节 “很”“更”“最”的偏误类型与具体语言点第29-31页
    第二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第31-34页
        一 调查问卷设计第31页
        二 数据分析第31-34页
    第三节 “很”的偏误情况第34-43页
        一 遗漏第34-37页
        二 误加第37-41页
        三 误用第41-42页
        四 错序第42-43页
    第四节 “更”的偏误情况第43-48页
        一 遗漏第43-44页
        二 误加第44-45页
        三 误用第45-47页
        四 错序第47-48页
    第五节 “最”的偏误情况第48-52页
        一 遗漏第48-49页
        二 误加第49-50页
        三 误用第50-52页
        四 错序第52页
    第六节 “很”“更”“最”的混淆偏误第52-54页
第三章 印度留学生“很”“更”“最”偏误原因第54-62页
    第一节 媒介语的负迁移影响第54-55页
    第二节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第55-57页
    第三节 交际策略第57-58页
    第四节 学习目的和环境的影响第58页
    第五节 教材的影响第58-62页
        一 大纲中“很”“更”“最”的基本设置第58-59页
        二 教材中“很”“更”“最”的设置与对偏误的影响第59-62页
第四章 针对“很”“更”“最”的对外汉语教学对策第62-68页
    第一节 教师方面第62-63页
        一 注重相关偏误研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第62-63页
        二 加强对比教学,开展针对性训练第63页
    第二节 教材方面第63-65页
        一 精确英译解释,注重习得顺序第63-64页
        二 语法点设置准确全面,注重对比教学第64-65页
        三 相关练习内容上体现针对性,形式上体现多样性第65页
    第三节 学习者方面第65-68页
        一 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热情第65-66页
        二 正确看待偏误,克服畏难情绪第66页
        三 善用学习工具,扩宽学习渠道第66-68页
结语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附录第72-76页
个人简历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坦桑尼亚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以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下一篇:汉英味觉类词的词义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