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引言 | 第14页 |
2.电解水冰的制备原理与特性 | 第14-16页 |
2.1 电解水的制备 | 第14-15页 |
2.2 电解水冰的制备及特性 | 第15-16页 |
3.酸性电解水冰的抑菌作用 | 第16-17页 |
3.1 电解水冰的抑菌作用 | 第16页 |
3.2 电解水冰融化后产生电解水的抑菌作用 | 第16-17页 |
4.酸性电解水冰的保鲜作用 | 第17-20页 |
5.展望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酸性电解水冰对南美白对虾杀菌保鲜效果的研究 | 第22-35页 |
1.引言 | 第22-23页 |
2.材料和方法 | 第23-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酸性电解水冰的制备 | 第23页 |
2.1.2 南美白对虾的处理 | 第23-24页 |
2.2 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评定 | 第24-25页 |
2.2.1 感官评定 | 第24-25页 |
2.2.2 色差的测定 | 第25页 |
2.3 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物化指标测定 | 第25-26页 |
2.3.1 pH的测定 | 第25页 |
2.3.2 TBA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 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指标测定 | 第26-27页 |
2.4.1 传统菌落计数 | 第26页 |
2.4.2 PCR-DGGE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 第26-27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3.1 酸性电解水冰对南美白对虾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 酸性电解水冰对南美白对虾物化指标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 酸性电解水冰贮藏对南美白对虾中微生物影响 | 第31-34页 |
3.3.1 传统平板涂布方法 | 第31-32页 |
3.3.2 PCR-DGGE的方法 | 第32-34页 |
4.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酸性电解水冰贮藏对南美白对虾肌肉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35-47页 |
1.引言 | 第35-36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2.1 酸性电解水冰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 南美白对虾的处理 | 第37页 |
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7页 |
2.4 图谱分析 | 第37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3.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3.1 酸性电解水、酸性电解水冰以及自来水冰的理化性质 | 第38页 |
3.2 红外光谱(FT-IR)一阶图谱分析 | 第38-41页 |
3.3 红外光谱(FT-IR)酰胺I带的二阶(2DCOS-IR)图谱分析 | 第41页 |
3.4 高斯曲线拟合和二级结构分析 | 第41-4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蛋白质组学分析酸性电解水冰贮藏对南美白对虾肌肉蛋白的影响 | 第47-83页 |
1.引言 | 第47-48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48-54页 |
2.1 酸性电解水冰的制备 | 第48页 |
2.2 南美白对虾的处理 | 第48-49页 |
2.3 SDS-PAGE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 第49页 |
2.4 双向电泳(2-DE) | 第49-51页 |
2.4.1 虾肌肉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49-50页 |
2.4.2 蛋白的定量 | 第50页 |
2.4.3 等电聚焦 | 第50-51页 |
2.4.4 胶条平衡及十二烷基硫酸钠 - 聚丙稀酷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51页 |
2.4.5 凝胶染色 | 第51页 |
2.5 凝胶的图像采集与分析 | 第51页 |
2.6 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及标注 | 第51页 |
2.7 质谱分析 | 第51-53页 |
2.7.1 分析流程图 | 第51-52页 |
2.7.2 抠点与脱色 | 第52页 |
2.7.2 还原和烷基化 | 第52页 |
2.7.2 原位酶解 | 第52-53页 |
2.7.5 串联质谱分析(MALDI-TOF-TOF)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PMF) | 第53页 |
2.8 数据库检索 | 第53页 |
2.9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3-54页 |
2.10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3.结果与讨论 | 第54-82页 |
3.1 酸性电解水、酸性电解水冰以及自来水冰的理化性质 | 第54页 |
3.2 SDS-PAGE | 第54-56页 |
3.3 虾样肌肉蛋白双向电泳(2-DE)图谱分析 | 第56-57页 |
3.4 差异蛋白点的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 | 第57-70页 |
3.5 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0-82页 |
3.5.1 GO注释分析 | 第70-75页 |
3.5.1.1 分子功能(MF)分析 | 第71-73页 |
3.5.1.2 细胞定位(CC)分析 | 第73-74页 |
3.5.1.3 生物过程(BP)分析 | 第74-75页 |
3.5.2 KEGG通路分析 | 第75-80页 |
3.5.3 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 | 第80-8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
1. 发表中英文文章 | 第93页 |
2. 会议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