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酿酒工业论文--酿酒微生物论文

适量低产高级醇葡萄酒酵母菌株的构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22页
    1.1 葡萄酒概述第10-11页
        1.1.1 葡萄酒的发展第10页
        1.1.2 葡萄酒与人体健康第10-11页
    1.2 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第11-12页
    1.3 高级醇概述第12-15页
        1.3.1 高级醇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第13页
        1.3.2 高级醇的形成第13-15页
    1.4 影响葡萄酒高级醇产生的主要因素第15-17页
        1.4.1 酵母菌类型以及接种量对高级醇产生的影响第15-16页
        1.4.2 发酵工艺对高级醇产生的影响第16页
        1.4.3 发酵液α-氨基氮含量对高级醇产生的影响第16-17页
        1.4.4 葡萄品种对高级醇产生的影响第17页
    1.5 低产高级醇酵母菌株的选育第17-19页
        1.5.1 诱变筛选低产高级醇酿酒酵母菌株第17-18页
        1.5.2 原生质体融合筛选低产高级醇酿酒酵母菌株第18页
        1.5.3 基因工程育种筛选低产高级醇酿酒酵母菌株第18-19页
    1.6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19-22页
        1.6.1 立题依据第19-21页
        1.6.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46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2-28页
        2.1.1 菌株与质粒第22-23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23页
        2.1.3 主要试剂第23-25页
        2.1.4 主要培养基第25页
        2.1.5 主要溶液第25-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41页
        2.2.1 引物设计第28-31页
        2.2.2 目的DNA片段的获取及纯化第31-34页
        2.2.3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4-36页
        2.2.4 酵母细胞转化第36-37页
        2.2.5 KanMX筛选标记的去除第37页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7-40页
        2.2.7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0页
        2.2.8 葡萄酒酿造工艺第40页
        2.2.9 遗传稳定性实验第40-41页
    2.3 分析方法第41-46页
        2.3.1 发酵速率的测定第41页
        2.3.2 酒精度测定第41页
        2.3.3 残余还原糖测定第41-42页
        2.3.4 总酸测定第42页
        2.3.5 pH测定第42页
        2.3.6 挥发性酸、酯以及高级醇测定第42-43页
        2.3.7 α-氨基氮测定第43页
        2.3.8 氨基酸测定第43-44页
        2.3.9 尿素测定第44-45页
        2.3.10 EC测定第45-4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6-76页
    3.1 游离过表达BAT1基因对葡萄酒酵母产高级醇的影响第46-50页
        3.1.1 重组菌株的筛选与验证第46页
        3.1.2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46-47页
        3.1.3 重组菌株与出发菌株生长、发酵性能的比较第47-48页
        3.1.4 葡萄酒中高级醇及其他风味物质含量的比较第48-49页
        3.1.5 葡萄酒中L-缬氨酸含量的比较第49页
        3.1.6 葡萄酒中尿素及EC含量的比较第49-50页
        3.1.7 小结第50页
    3.2 敲除BAT2基因同时整合过表达BAT1基因对葡萄酒酵母产高级醇的影响第50-60页
        3.2.1 重组质粒pUC-APTKB的构建第50-53页
        3.2.2 BAT2一个等位基因缺失同时整合过表达BAT1基因重组菌株的构建第53-54页
        3.2.3 BAT2两个等位基因缺失同时整合过表达BAT1基因重组菌株的构建第54-55页
        3.2.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55-56页
        3.2.5 重组菌株与出发菌株生长、发酵性能的比较第56-58页
        3.2.6 葡萄酒中高级醇以及其他风味物质含量的比较第58-59页
        3.2.7 葡萄酒中L-缬氨酸含量的比较第59页
        3.2.8 葡萄酒中尿素及EC含量的比较第59页
        3.2.9 小结第59-60页
    3.3 敲除ILV3基因同时整合过表达BAT1基因对葡萄酒酵母产高级醇的影响第60-66页
        3.3.1 ILV3一个等位基因缺失同时整合过表达BAT1基因重组菌株的构建第60-61页
        3.3.2 ILV3两个等位基因缺失同时整合过表达BAT1基因重组菌株的构建第61-62页
        3.3.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62-63页
        3.3.4 重组菌株与出发菌株生长、发酵性能的比较第63-64页
        3.3.5 葡萄酒中高级醇以及其他风味物质含量的比较第64-65页
        3.3.6 葡萄酒中L-缬氨酸含量的比较第65-66页
        3.3.7 葡萄酒中尿素及EC含量的比较第66页
        3.3.8 小结第66页
    3.4 低产高级醇重组菌株的比较第66-69页
        3.4.1 生长性能比较第66-67页
        3.4.2 发酵性能比较第67-68页
        3.4.3 葡萄酒中高级醇及其他风味物质含量的比较第68页
        3.4.4 葡萄酒中尿素及EC含量的比较第68-69页
        3.4.5 小结第69页
    3.5 遗传稳定性分析第69-70页
    3.6 不同品种葡萄对重组菌发酵产高级醇的影响第70-74页
        3.6.1 不同品种葡萄原料pH值,α-氨基氮,可溶性固形物测定第70页
        3.6.2 重组菌接种不同品种葡萄汁发酵实验第70-73页
        3.6.3 小结第73-74页
    3.7 不同发酵温度对重组菌发酵产高级醇的影响第74-76页
        3.7.1 发酵温度的选择第74页
        3.7.2 不同发酵温度下重组菌SYBB3的高级醇产量第74-75页
        3.7.3 不同发酵温度下重组菌SYBB3高级醇低产性能的比较第75页
        3.7.4 小结第75-76页
4 结论第76-77页
5 展望第77-78页
6 参考文献第78-85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5-86页
8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HF频段pHEMT宽带低嗓放芯片设计
下一篇:储液罐的流固耦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