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鲜切果蔬概论 | 第10页 |
1.2 鲜切果蔬褐变 | 第10-13页 |
1.2.1 酶促褐变 | 第11页 |
1.2.2 酶促褐变的酶 | 第11-13页 |
1.3 鲜切果蔬褐变的抑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物理方法 | 第13-14页 |
1.3.2 化学方法 | 第14-15页 |
1.3.3 生物方法 | 第15-16页 |
1.4 鲜切桃的保鲜 | 第16-18页 |
1.4.1 桃 | 第16-17页 |
1.4.2 鲜切桃保鲜技术 | 第17-18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2.1.2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2.2.1 鲜切桃的处理 | 第20页 |
2.2.2 处理溶液的配制 | 第20-21页 |
2.2.3 测定指标 | 第21-23页 |
2.2.3.1 不同处理鲜切桃色差值L、褐变度(BD)、硬度、SSC的测定 | 第21页 |
2.2.3.2 不同处理鲜切桃PPO、POD、SOD、CAT活性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3.3 不同处理鲜切桃ROS、MDA、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4 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54页 |
3.1 SA处理对鲜切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24-31页 |
3.1.1 SA对鲜切桃色差值L、BD、硬度、SSC的影响 | 第24-26页 |
3.1.2 SA对鲜切桃PPO、POD、SOD、CAT活性的影响 | 第26-29页 |
3.1.3 SA对鲜切桃ROS、MDA、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 NO溶液处理对鲜切桃褐变的影响 | 第31-39页 |
3.2.1 NO溶液对鲜切桃色差值L、BD、硬度、SSC的影响 | 第31-34页 |
3.2.2 NO溶液对鲜切桃PPO、POD、SOD、CAT活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3.2.3 NO对鲜切桃ROS、MDA、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 SPI溶液处理对鲜切桃褐变的影响 | 第39-46页 |
3.3.1 SPI溶液对鲜切桃色差值L、BD、硬度、SSC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2 SPI溶液对鲜切桃PPO、POD、SOD、CAT活性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3 SPI对鲜切桃ROS、MDA、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 氯化钙溶液处理对鲜切桃褐变的影响 | 第46-54页 |
3.4.1 氯化钙溶液对鲜切桃色差值L、BD、硬度、SSC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2 氯化钙溶液对鲜切桃PPO、POD、SOD、CAT活性的影响 | 第49-52页 |
3.4.3 氯化钙对鲜切桃ROS、MDA、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4 讨论 | 第54-56页 |
4.1 SA处理对鲜切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54页 |
4.2 NO处理对鲜切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 SPI处理对鲜切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55页 |
4.4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7 致谢 | 第66-67页 |
8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申请专利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