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新城疫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13-21页 |
1 引言 | 第13页 |
2 新城疫病原 | 第13-14页 |
2.1 新城疫病原学特点 | 第13-14页 |
2.1.1 分类形态 | 第13页 |
2.1.2 生物学特征 | 第13页 |
2.1.3 感染宿主 | 第13页 |
2.1.4 抵抗能力 | 第13-14页 |
2.2 新城疫病毒流行学特点 | 第14页 |
2.2.1 易感源 | 第14页 |
2.2.2 发病季节 | 第14页 |
2.2.3 传染途径 | 第14页 |
3 新城疫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 第14-16页 |
3.1 新城疫与类似病的鉴别诊断 | 第14-15页 |
3.2 新城疫的典型和非典型 | 第15-16页 |
3.2.1 非典型新城疫 | 第15页 |
3.2.2 典型新城疫 | 第15-16页 |
3.3 病理变化 | 第16页 |
3.3.1 雏鸡 | 第16页 |
3.3.2 成鸡 | 第16页 |
4 新城疫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 第16-21页 |
4.1 实验室常规检测技术 | 第17-19页 |
4.1.1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第17页 |
4.1.2 电镜技术观察 | 第17页 |
4.1.3 抗原及抗体检查 | 第17-18页 |
4.1.4 琼脂扩散试验 | 第18-19页 |
4.1.5 免疫组化技术 | 第19页 |
4.2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 第19-21页 |
4.2.1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 | 第19-20页 |
4.2.2 实时荧光RT-PCR | 第20页 |
4.2.3 核酸探针技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新城疫病毒QRT-PCR检测条件优化 | 第21-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1.1 材料 | 第21-23页 |
1.1.1 试剂与耗材 | 第21-22页 |
1.1.2 探针与引物合成 | 第22页 |
1.1.3 仪器设备 | 第22页 |
1.1.4 细胞与病毒 | 第22-23页 |
1.2 方法 | 第23-25页 |
1.2.1 所用试剂配制 | 第23页 |
1.2.2 病毒培养 | 第23页 |
1.2.3 病毒RNA提取与验证 | 第23-25页 |
2 新城疫病毒QRT-PCR检测条件优化 | 第25-39页 |
2.1 新城疫病毒QRT-PCR检测条件正交试验 | 第25-26页 |
2.2 四个影响因素交互作用验证 | 第26页 |
2.2.1 逆转录酶与dNTP交互作用 | 第26页 |
2.2.2 dNTP酶与MgCl_2交互作用 | 第26页 |
2.2.3 逆转录酶与MgCl_2 | 第26页 |
2.2.4 逆转录酶与Taq酶 | 第26页 |
2.3 新城疫病毒QRT-PCR检测条件优化结果 | 第26-30页 |
2.4 四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验证 | 第30-37页 |
2.4.1 逆转录酶与dNTP | 第30-32页 |
2.4.2 MgCl_2与dNTP | 第32-34页 |
2.4.3 逆转录酶与MgCl_2 | 第34-35页 |
2.4.4 逆转录酶与Taq酶 | 第35-37页 |
2.5 新城疫病毒QRT-PCR检测条件优化结果讨论 | 第37-39页 |
3 新城疫病毒QRT-PCR检测方法应用测定 | 第39-43页 |
3.1 灵敏度实验 | 第39-40页 |
3.1.1 灵敏度实验方法及标准曲线制作 | 第39页 |
3.1.2 传统检测方法灵敏度实验 | 第39-40页 |
3.2 特异性实验 | 第40页 |
3.2.1 特异性试验毒株制备 | 第40页 |
3.2.2 特异性实验方法 | 第40页 |
3.3 稳定性试验 | 第40页 |
3.4 灵敏度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3.4.1 灵敏度实验结果及标准曲线制作 | 第40-42页 |
3.4.2 传统检测RT-PCR方法灵敏度实验 | 第42页 |
3.5 特异性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3.6 稳定性实验结果 | 第43页 |
4 讨论 | 第43-47页 |
第三章 新城疫病毒新型荧光实时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 第47-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1.1 试剂 | 第47页 |
1.2 耗材 | 第47页 |
1.3 探针与引物合成 | 第47页 |
1.4 仪器设备 | 第47-48页 |
1.5 病毒 | 第48页 |
2 新城疫病毒新型荧光实时定量检测试剂制备 | 第48-49页 |
2.1 探针与引物的设计与工作液的制备 | 第48页 |
2.2 阳性对照样品的制备 | 第48页 |
2.3 阴性对照样品的制备 | 第48页 |
2.4 QRT-PCR预混液制备 | 第48-49页 |
2.5 逆转录酶与Taq DNA聚合酶的制备 | 第49页 |
2.6 检测试剂盒的组装 | 第49页 |
3 新型荧光实时定量检测新城疫病毒试剂盒质量验证 | 第49-53页 |
3.1 RNA模板标准品制备 | 第49-50页 |
3.2 同一实验员不同批次试剂盒重复性试验 | 第50页 |
3.3 不同实验员相同试剂盒重复性试验 | 第50页 |
3.4 试剂盒保存期试验 | 第50页 |
3.5 RNA模板标准品制备结果 | 第50-51页 |
3.6 同一实验员不同批次试剂盒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51页 |
3.7 不同实验员相同试剂盒的灵敏度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51-52页 |
3.8 试剂盒保存期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3.9 新型荧光实时定量检测新城疫病毒试剂盒质量验证结果 | 第53页 |
4 新型荧光实时定量检测新城疫病毒试剂盒的应用 | 第53-55页 |
4.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53页 |
4.2 样品检测 | 第53页 |
4.3 检测结果 | 第53-55页 |
5 讨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