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谱图像对白萝卜内部缺陷的检测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2 萝卜内部缺陷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2.1 萝卜糠心 | 第12-14页 |
2.2 萝卜黑心 | 第14-15页 |
3 高光谱检测果蔬内部品质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3.1 水分含量 | 第15-16页 |
3.2 成熟度 | 第16页 |
3.3 糖度 | 第16-17页 |
3.4 酸度 | 第17页 |
3.5 硬度 | 第17页 |
3.6 内部缺陷 | 第17-18页 |
4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4.2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高光谱图像检测白萝卜内部缺陷系统的搭建 | 第21-31页 |
1 检测原理与系统构成 | 第21-24页 |
1.1 检测原理 | 第21-23页 |
1.2 系统硬件及软件构成 | 第23-24页 |
2 照射模式及参数设定 | 第24-27页 |
2.1 透射模式及参数 | 第25-26页 |
2.2 反射模式及参数 | 第26-27页 |
2.3 半透射模式及参数 | 第27页 |
3 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27-30页 |
3.1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 第27-28页 |
3.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3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白萝卜贮藏过程中糠心原因的分析 | 第31-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1.1 材料与处理 | 第31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1.3 萝卜糠心等级划分标准 | 第32-33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2.1 水分含量的变化 | 第35页 |
2.2 硬度和脆度的变化 | 第35-37页 |
2.3 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 | 第37-38页 |
2.4 粗纤维的变化 | 第38-39页 |
2.5 木质素的变化 | 第39页 |
2.6 各理化指标与糠心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4 本章结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高光谱图像对白萝卜糠心的检测 | 第4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43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7页 |
2.1 白萝卜样本糠心评价 | 第45页 |
2.2 白萝卜的高光谱响应 | 第45-49页 |
2.3 全波段识别不同糠心等级萝卜 | 第49-50页 |
2.4 特征波长的选取 | 第50-52页 |
2.5 三种判别模型的构建及比较 | 第52-53页 |
2.6 特征波段识别不同糠心等级萝卜 | 第53-56页 |
2.7 采后品质与光谱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4 本章结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高光谱图像对白萝卜黑心的检测 | 第61-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61-63页 |
1.2 试验仪器 | 第63页 |
1.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3页 |
1.4 检测流程图 | 第63-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2.1 原始光谱分析 | 第64-65页 |
2.2 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 | 第65页 |
2.2 特征波长的选取 | 第65-68页 |
2.4 判别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 第68-69页 |
3 讨论 | 第69-70页 |
4 本章结论 | 第70-71页 |
全文总结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