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 柑橘概述 | 第10-11页 |
1.1 柑橘 | 第10页 |
1.2 柑橘采后贮藏保鲜现状 | 第10-11页 |
1.3 椪柑 | 第11页 |
2 采后各因素对柑橘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 第11-12页 |
2.1 温度 | 第11页 |
2.2 湿度 | 第11-12页 |
2.3 柑橘的品种和果实的品质 | 第12页 |
3 柑橘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概况 | 第12-15页 |
3.1 物理方法 | 第12-14页 |
3.1.1 低温贮藏 | 第12-13页 |
3.1.2 气调贮藏 | 第13页 |
3.1.3 打蜡和涂膜处理 | 第13页 |
3.1.4 采后热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3.1.5 臭氧保鲜 | 第14页 |
3.1.6 辐照处理 | 第14页 |
3.2 化学方法 | 第14-15页 |
3.3 生物方法 | 第15页 |
4 盐酸聚六亚甲基胍(PHMG) | 第15-17页 |
4.1 PHMG简介 | 第15页 |
4.2 PHMG的理化性质 | 第15-16页 |
4.3 PHMG的杀菌机理 | 第16页 |
4.4 PHMG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4.5 影响PHMG杀菌效果的因素 | 第16-17页 |
5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5.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页 |
5.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低温贮藏对椪柑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 | 第18-35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18-2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1.2 试验仪器 | 第18页 |
1.3 试验试剂 | 第18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1.5 测定方法 | 第19-22页 |
1.5.1 好果率的测定 | 第19页 |
1.5.2 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 第19页 |
1.5.3 失重率的测定 | 第19页 |
1.5.4 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1.5.5 呼吸强度的测定 | 第19-20页 |
1.5.6 Vc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1.5.7 可滴定酸的测定 | 第20页 |
1.5.8 乙醇、乙醛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1.5.9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1.5.10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21页 |
1.5.1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21-22页 |
1.5.1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1.6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3页 |
2.1 不同温度贮藏对椪柑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 | 第23-26页 |
2.2 不同温度贮藏对椪柑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6-29页 |
2.3 不同温度贮藏对椪柑果皮中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2.4 椪柑果皮微观结构观察 | 第31-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PHMG对青霉抑制效果的研究 | 第35-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35页 |
1.2 菌株和培养基 | 第35-36页 |
1.3 试验试剂 | 第36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1.4.1 指示菌的活化及菌悬液的制备 | 第36页 |
1.4.2 PHMG抑菌溶液的制备 | 第36页 |
1.4.3 牛津杯抑菌试验 | 第36页 |
1.4.3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36页 |
1.4.4 不同pH的PHMG溶液的抑菌试验 | 第36-37页 |
1.4.5 不同浓度PHMG对柑橘感染青霉的抑制试验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2.1 不同浓度PHMG抑菌液对青霉菌的抑制效果 | 第37-38页 |
2.2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38页 |
2.3 不同pH对5mg/mL的PHMG抑菌液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 不同浓度的PHMG抑菌液对椪柑感染青霉的抑制效果 | 第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PHMG处理对椪柑防霉保鲜效果的影响 | 第41-60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41-4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1.2 试验仪器 | 第41页 |
1.3 试验试剂 | 第41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1.4.1 单因素试验方法 | 第41页 |
1.4.2 响应面试验设计 | 第41-42页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2页 |
1.5.1 霉变率的测定 | 第42页 |
1.5.2 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 第42页 |
1.5.3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第42页 |
1.5.4 Vc含量的测定 | 第42页 |
1.5.5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42页 |
1.5.6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42页 |
2 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9页 |
3.1 不同浓度的PHMG对椪柑品质的影响 | 第43-47页 |
3.1.1 不同浓度的PHMG处理对椪柑霉变率的影响 | 第43页 |
3.1.2 不同浓度的PHMG处理对椪柑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1.3 不同浓度的PHMG处理对椪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1.4 不同浓度的PHMG处理对椪柑Vc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3.1.5 不同浓度的PHMG处理对椪柑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3.1.6 不同浓度的PHMG处理对椪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1.7 结论 | 第47页 |
3.2 不同pH的PHMG处理对椪柑品质的影响 | 第47-51页 |
3.2.1 不同pH的PHMG处理对椪柑霉变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2 不同pH的PHMG处理对椪柑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 第48页 |
3.2.3 不同pH的PHMG处理对椪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4 不同pH的PHMG处理对椪柑Vc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5 不同pH的PHMG处理对碰柑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3.2.6 不同pH的PHMG处理对椪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7 结论 | 第51页 |
3.3 PHMG的不同处理时间对椪柑品质的影响 | 第51-54页 |
3.3.1 不同时间的PHMG处理对椪柑霉变率的影响 | 第51页 |
3.3.2 不同时间的PHMG处理对椪柑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3 不同时间的PHMG处理对椪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3.3.4 不同时间的PHMG处理对椪柑Vc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5 不同时间的PHMG处理对椪柑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53页 |
3.3.6 不同处理时间的PHMG对椪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7 结论 | 第54页 |
3.4 对碰柑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54-56页 |
3.5 响应面分析 | 第56-58页 |
3.6 验证试验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全文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Abstract | 第65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