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淀粉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杂豆粉及其淀粉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0页
   ·概况第12-16页
     ·我国杂豆资源概况第12-13页
     ·杂豆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特性第13页
     ·几种主要的食用杂豆品种第13-15页
     ·我国杂豆食品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5-16页
   ·杂豆特性研究进展第16-23页
     ·杂豆的营养成分第16页
     ·杂豆粉的物理性质第16-17页
     ·杂豆粉的功能特性第17-20页
     ·杂豆粉的消化性第20-21页
     ·杂豆粉的抗氧化性第21-23页
   ·杂豆淀粉特性研究进展第23-28页
     ·杂豆淀粉的理化性质第23-27页
     ·杂豆淀粉的功能特性第27-28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第28-30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29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9-30页
第二章 杂豆粉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第30-52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试验材料第30-31页
     ·仪器与设备第31页
     ·试验方法第31-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50页
     ·杂豆粉组成成分分析第33-38页
     ·杂豆粉的色值第38页
     ·杂豆粉吸水性指数(WAI)和水溶性指数(WSI)第38-39页
     ·杂豆粉堆积密度第39-40页
     ·杂豆粉吸水能力(WAC)和吸油能力(OAC)第40页
     ·杂豆粉乳化性(EA)和乳化稳定性(ES)第40-41页
     ·杂豆粉最小凝胶浓度第41页
     ·杂豆粉起泡能力(FC)和起泡稳定性(FS)第41-42页
     ·杂豆粉糊化特性第42-44页
     ·杂豆粉凝胶的质构特性第44-46页
     ·杂豆粉理化性质与基本组成的相关性第46-48页
     ·杂豆品种的聚类分析第48-50页
   ·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杂豆的消化特性第52-57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试验材料第52-53页
     ·仪器与设备第53页
     ·试验方法第53-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56页
     ·杂豆粉RDS、SDS、RS 含量的比较第54-55页
     ·杂豆的酶解曲线第55-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杂豆的抗氧化能力第57-66页
   ·材料与方法第58-61页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58页
     ·仪器与设备第58页
     ·试验方法第58-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杂豆总酚含量分析第61-62页
     ·杂豆的总抗氧化能力第62页
     ·杂豆对 DPPH·的清除能力第62-63页
     ·杂豆对·OH 的清除能力第63-64页
     ·杂豆的总还原能力第64页
     ·杂豆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杂豆淀粉理化性质第66-104页
   ·材料与方法第66-70页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66页
     ·仪器与设备第66-67页
     ·试验方法第67-70页
   ·结果与讨论第70-102页
     ·杂豆淀粉的色值第70-71页
     ·杂豆淀粉颗粒特性第71-75页
     ·杂豆淀粉结构特性第75-85页
     ·杂豆淀粉酸水解性与体外消化性第85-89页
     ·杂豆淀粉糊特性第89-97页
     ·杂豆淀粉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第97-102页
   ·小结第102-10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8页
   ·结论第104-106页
     ·杂豆粉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第104页
     ·杂豆粉和杂豆淀粉的体外消化性第104-105页
     ·杂豆粉的抗氧化能力第105页
     ·杂豆淀粉理化性质第105-106页
   ·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4页
符号说明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作者简介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RISA和T-RFLP技术分析葡萄酒相关酵母菌多样性
下一篇:不同因素对酒酒球菌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