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7-10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7-8页 |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二、相关的研究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 第8-9页 |
第三节 拼音文字与汉字的差别 | 第9-10页 |
第二章 字形方面的错别字与教学对策 | 第10-28页 |
第一节 形旁的错误与教学对策 | 第10-15页 |
一、形旁错误的类型 | 第10-11页 |
(一) 形近误用 | 第10页 |
(二) 非形近误用 | 第10-11页 |
(三) 减损形旁 | 第11页 |
(四) 增加形旁 | 第11页 |
(五) 笔画失准或缺少 | 第11页 |
二、形旁教学对策 | 第11-15页 |
第二节 声旁的错误与教学对策 | 第15-18页 |
一、声旁错误的类型 | 第15-16页 |
(一) 笔画或部件误用 | 第15-16页 |
(二) 笔画或部件减损 | 第16页 |
(三) 笔画或部件增加 | 第16页 |
(四) 笔画或部件失准 | 第16页 |
二、声旁教学对策 | 第16-18页 |
第三节 部件的错误与教学对策 | 第18-25页 |
一、造字法 | 第18-20页 |
二、部件错误的类型 | 第20-21页 |
(一) 部件或笔画误用 | 第20-21页 |
(二) 部件或笔画减损 | 第21页 |
(三) 部件或笔画增加 | 第21页 |
(四) 部件或笔画失准 | 第21页 |
三、部件教学对策 | 第21-25页 |
第四节 结构的错误与教学对策 | 第25-26页 |
一、混淆上下结构与左右结构 | 第25-26页 |
二、半包围结构 | 第26页 |
三、左右结构换位 | 第26页 |
第五节 语用方面的错误及教学对策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字音方面的错别字与教学对策 | 第28-37页 |
第一节 同音误用与教学对策 | 第28-31页 |
一、不明语法 | 第28页 |
二、不明字义 | 第28-31页 |
第二节 音近的字误用与教学对策 | 第31-37页 |
一、声调不同误用与教学对策 | 第31-35页 |
(一) 汉越声调 | 第31-33页 |
(二) 汉越声调比较 | 第33-34页 |
(三)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四个声调时存在的问题 | 第34页 |
(四)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声调错误的原因以及改正方法 | 第34-35页 |
二、声母不同与教学对策 | 第35页 |
三、韵母不同与教学对策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结束语 | 第37-3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一 | 第41-50页 |
附录二 | 第5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