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菠萝简介 | 第9页 |
1.2 菠萝黑心病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1 国外对菠萝黑心病的研究 | 第10页 |
1.3.2 国内对菠萝黑心病的研究 | 第10页 |
1.4 黑心病控制 | 第10-11页 |
1.5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页 |
2.1 材料与处理 | 第13-14页 |
2.1.1 材料与处理一 | 第13页 |
2.1.2 材料与处理二 | 第13页 |
2.1.3 材料与处理三 | 第13-14页 |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14页 |
2.3 方法 | 第14-20页 |
2.3.1 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生级数观察 | 第14-15页 |
2.3.2 丙酮酸含量测定 | 第15页 |
2.3.3 乙醛与乙醇含量测定 | 第15页 |
2.3.4 PDC和ADH活性测定 | 第15页 |
2.3.5 PDC与ADH相对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15-16页 |
2.3.6 TCA相关酶活性测定 | 第16-17页 |
2.3.7 TCA相关酶相对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17-19页 |
2.3.8 硬度测定 | 第19页 |
2.3.9 可溶性固形物(TSS)测定 | 第19页 |
2.3.10 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3.11 维生素C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3.12 总酚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3.13 乙醇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3.1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19-20页 |
2.3.15 PAL与PPO活性测定 | 第20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4页 |
3.1 常温贮藏过程中乙醇代谢变化 | 第21-24页 |
3.1.1 常温贮藏过程中菠萝黑心病病情指数变化 | 第21-23页 |
3.1.2 菠萝黑心病发生过程中丙酮酸、乙醇和乙醛含量变化 | 第23页 |
3.1.3 菠萝黑心病发生过程中PDC和ADH酶活性变化 | 第23-24页 |
3.1.4 菠萝黑心病发病过程中PDC与ADH相对基因表达量变化 | 第24页 |
3.2 常温贮藏过程中TCA代谢变化 | 第24-28页 |
3.2.1 采后贮藏过程中菠萝黑心病指数变化 | 第24-25页 |
3.2.2 采后贮藏过程中菠萝果肉部分有机酸含量变化 | 第25-26页 |
3.2.3 采后菠萝果肉TCA代谢过程中部分相关酶活性变化 | 第26-27页 |
3.2.4 采后菠萝果肉TCA代谢过程中相关酶相对基因表达变化 | 第27-28页 |
3.3 气调保鲜贮藏应用 | 第28-44页 |
3.3.1 气调包装对采后菠萝黑心病病情指数影响 | 第28-29页 |
3.3.2 气调包装对采后菠萝果肉硬度影响 | 第29-30页 |
3.3.3 气调包装对采后菠萝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影响 | 第30-32页 |
3.3.4 气调包装对采后菠萝果肉可滴定酸含量影响 | 第32-33页 |
3.3.5 气调包装对采后菠萝果肉维生素C含量影响 | 第33-34页 |
3.3.6 气调包装对采后菠萝果肉总酚含量影响 | 第34-35页 |
3.3.7 气调包装对采后菠萝果肉乙醇含量影响 | 第35-36页 |
3.3.8 气调包装对采后菠萝果肉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 | 第36-38页 |
3.3.9 气调包装对采后菠萝果肉PPO活性影响 | 第38-39页 |
3.3.10 气调贮藏对采后菠萝黑心病病情指数影响 | 第39-40页 |
3.3.11 气调贮藏对采后菠萝果肉硬度影响 | 第40页 |
3.3.12 气调贮藏对采后菠萝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影响 | 第40-41页 |
3.3.13 气调贮藏对采后菠萝果肉可滴定酸影响 | 第41页 |
3.3.14 气调贮藏对采后菠萝果肉维生素C影响 | 第41-42页 |
3.3.15 气调贮藏对采后菠萝果肉总酚含量影响 | 第42页 |
3.3.16 气调贮藏对采后菠萝果肉PAL活性影响 | 第42-43页 |
3.3.17 气调贮藏对采后菠萝果肉PPO活性影响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4.1 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病过程中乙醇代谢变化 | 第44页 |
4.2 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病过程中TCA代谢变化 | 第44-45页 |
4.3 气调包装与气调贮藏处理对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生及品质影响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