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4.1 程度补语本体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4.2 对外汉语程度补语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第2章 汉语程度补语和泰语对应表达方式的比较 | 第15-33页 |
2.1 汉语程度补语 | 第15-22页 |
2.1.1 程度补语与结果补语 | 第15-17页 |
2.1.2 程度补语与状态补语 | 第17-18页 |
2.1.3 程度补语特征及分类 | 第18-20页 |
2.1.4 充当程度述补结构的述语 | 第20-22页 |
2.2 汉语程度补语和泰语对应表达方式的比较 | 第22-33页 |
2.2.1 粘合式程度补语的比较 | 第24-26页 |
2.2.2 组合式程度补语的比较 | 第26-29页 |
2.2.3 两可式程度补语的比较 | 第29-31页 |
2.2.4 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泰国学生汉语程度补语的问卷调查及偏误类型分析 | 第33-48页 |
3.1 问卷调查设计 | 第33-34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33页 |
3.1.2 问卷内容 | 第33-34页 |
3.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34-37页 |
3.3 程度补语的偏误类型分析 | 第37-48页 |
3.3.1 结构的偏误 | 第39-43页 |
3.3.2 述语搭配偏误 | 第43-44页 |
3.3.3 程度补语搭配偏误 | 第44-46页 |
3.3.4 宾语错序偏误 | 第46-47页 |
3.3.5 回避偏误 | 第47-48页 |
第4章 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程度补语的偏误原因及教学策略 | 第48-61页 |
4.1 程度补语的偏误原因 | 第48-56页 |
4.1.1 母语负迁移 | 第48-52页 |
4.1.2 目的语负迁移 | 第52-54页 |
4.1.3 教学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 针对泰国学生学习程度补语的教学策略 | 第56-61页 |
4.2.1 对教学顺序的安排 | 第56-59页 |
4.2.2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59-60页 |
4.2.3 对教师的建议 | 第60页 |
4.2.4 对学生的建议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