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植物多酚的种类 | 第12-14页 |
1.1.1 酚酸 | 第12-13页 |
1.1.2 黄酮类 | 第13页 |
1.1.3 芪类 | 第13页 |
1.1.4 木脂素类 | 第13-14页 |
1.2 植物多酚的分布 | 第14-15页 |
1.3 酚类物质的提取方法 | 第15-17页 |
1.3.1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第15-16页 |
1.3.2 微波提取法 | 第16页 |
1.3.3 溶剂提取法 | 第16页 |
1.3.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第16页 |
1.3.5 超高压提取法 | 第16-17页 |
1.4 影响植物中多酚含量的主要因素 | 第17页 |
1.5 植物多酚的生物利用度 | 第17-18页 |
1.6 多酚和人类疾病 | 第18-21页 |
1.6.1 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 第19页 |
1.6.2 抗癌作用 | 第19-20页 |
1.6.3 抗糖尿病作用 | 第20页 |
1.6.4 抗衰老作用 | 第20-21页 |
1.6.5 神经保护效应 | 第21页 |
1.6.6 其他功能 | 第21页 |
1.7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7.2 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1.7.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不同海棠提取物中的多酚与黄酮的含量与种类 | 第24-34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4-2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4-26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2.2.1 海棠提取物的制备 | 第27页 |
2.2.2 海棠提取物中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2.3 海棠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2.4 HPLC 法测定单体酚和单体黄酮的种类和含量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2.3.1 提取溶液对提取物中多酚与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2 提取溶液对提取物中单体酚种类的影响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不同海棠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34-44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1 海棠提取物的制备 | 第35页 |
3.2.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35页 |
3.2.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35页 |
3.2.4 铁还原能力(FRAP) | 第35页 |
3.2.5 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3.3.1 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37页 |
3.3.2 铁还原能力(FRAP 试验) | 第37-38页 |
3.3.3 多酚物质含量与提取物抗氧化值的相关性 | 第38-39页 |
3.3.4 海棠提取物的主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3.3.5 海棠提取物的聚类分析 | 第40-42页 |
3.3.6 海棠提取物对 AAPH 诱导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不同海棠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44-49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4.2.1 海棠提取物的制备 | 第45页 |
4.2.2 海棠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试验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4.3.1 海棠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分析 | 第46-47页 |
4.3.2 海棠乙醇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分析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海棠果的产品加工及其品质分析 | 第49-52页 |
5.1 材料与仪器 | 第49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5.2.1 海棠果干的工艺流程 | 第49页 |
5.2.2 海棠果片的工艺流程 | 第49-50页 |
5.2.3 海棠果酒的工艺流程 | 第5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5.3.1 海棠果干与果片的品质分析 | 第50-51页 |
5.3.2 海棠果酒的品质分析 | 第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2-54页 |
6.1 讨论 | 第52页 |
6.2 结论 | 第52-54页 |
创新点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