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7-8页 |
三、研究概述 | 第8-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汉字本》与《津梁》生字和汉字知识的统计与分析 | 第14-33页 |
第一节 《汉字本》与《津梁》生字的统计与分析 | 第14-28页 |
一、《汉字本》与《津梁》生字量和生字分布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 第14-23页 |
二、《汉字本》与《津梁》生字等级分布的统计与分析 | 第23-25页 |
三、《汉字本》与《津梁》生字编排方式的统计与分析 | 第25-28页 |
第二节 《汉字本》与《津梁》汉字知识选择和编排的统计与分析 | 第28-33页 |
一、《汉字本》与《津梁》汉字知识选择的统计与分析 | 第28-29页 |
二、《汉字本》与《津梁》汉字知识编排方式的统计与分析 | 第29-33页 |
第二章 《汉字本》与《津梁》教学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 第33-54页 |
第一节 《汉字本》与《津梁》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 第33-35页 |
一、《汉字本》与《津梁》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的比较 | 第33-34页 |
二、《汉字本》与《津梁》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的分析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汉字本》与《津梁》笔画教学的比较与分析 | 第35-38页 |
一、《汉字本》与《津梁》笔画教学的比较 | 第35-37页 |
二、《汉字本》与《津梁》笔画教学的分析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汉字本》与《津梁》笔顺教学的比较与分析 | 第38-40页 |
一、《汉字本》与《津梁》笔顺教学的比较 | 第38-40页 |
二、《汉字本》与《津梁》笔顺教学的分析 | 第40页 |
第四节 《汉字本》与《津梁》部件教学比较与分析 | 第40-43页 |
一、《汉字本》与《津梁》部件教学的比较 | 第41-42页 |
二、《汉字本》与《津梁》部件教学的分析 | 第42-43页 |
第五节 《汉字本》与《津梁》练习教学比较与分析 | 第43-54页 |
一、《汉字本》与《津梁》练习教学的比较 | 第43-52页 |
二、《汉字本》与《津梁》练习教学的分析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对初级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54-59页 |
第一节 汉字的设计与对外汉字教材编写 | 第54-55页 |
第二节 汉字的教学内容与对外汉字教材编写 | 第55-57页 |
一、关于笔画教学的编写建议 | 第56页 |
二、关于笔顺教学的编写建议 | 第56页 |
三、关于部件教学的编写建议 | 第56-57页 |
第三节 练习的设计与对外汉字教材编写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