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面向对外汉语专业的“多/少”对称与不对称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8-14页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第8页
    二、研究成果综述第8-12页
    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12页
    四、“多/少”性质的界定第12-14页
第一章 “多/少”在词法层面的对称与不对称第14-27页
    第一节 “多/少”在词形当中的对称与不对称第16-18页
        一、词形对称第16-17页
        二、词形不对称第17-18页
    第二节 “多/少”在固定用语中的对称与不对称第18-23页
        一、“多/少”在成语中的对称与不对称第18-20页
        二、“多/少”在其他熟语中的对称与不对称第20-23页
    第三节 “多/少”在其他方面的不对称第23-27页
        一、构词能力第23-24页
        二、使用频率第24页
        三、构词顺序第24-27页
第二章 “多/少”在句法层面的对称与不对称第27-31页
    第一节 用“多”不用“少”的句法结构第27-29页
        一、偏正结构第27页
        二、述补结构第27-28页
        三、其他结构第28-29页
    第二节 用“少”不用“多”的句法结构第29-31页
        一、“少”作为语素的结构第29页
        二、“少”作为词的结构第29-31页
第三章 “多/少”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的成因第31-36页
    第一节 “多/少”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的内部原因第31-33页
        一、词性因素第32页
        二、意义因素第32-33页
        三、结构因素第33页
    第二节 “多/少”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的外部原因第33-36页
        一、认知因素第33-34页
        二、心理因素第34页
        三、礼貌因素第34-36页
第四章 “多/少”习得状况分析与教学建议第36-44页
    第一节 “多/少”习得状况分析第36-41页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第36页
        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第36-41页
    第二节 “多/少”的教学建议第41-44页
        一、对《大纲》及教材编写的建议第41-42页
        二、对练习设计的建议第42-43页
        三、对教师的建议第43-44页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汉语中日系借用语的考察--以80年代后借用语和对汉语·中国文化的影响为中心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社会称谓语研究--以《汉语口语》系列教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