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汉语离合词本体研究 | 第14-17页 |
1.3.2 对外汉语离合词偏误及教学研究 | 第17-18页 |
1.4 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1.4.1 对比分析假说 | 第18-19页 |
1.4.2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越南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带补语的偏误调查 | 第20-42页 |
2.1 研究设计 | 第20-23页 |
2.1.1 调查目的及调查方法说明 | 第20页 |
2.1.2 调查对象 | 第20页 |
2.1.3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0-23页 |
2.1.4 实施步骤 | 第23页 |
2.2 动宾式离合词带补语偏误调查统计结果 | 第23-27页 |
2.2.1 中级阶段偏误统计结果 | 第23-24页 |
2.2.2 高级阶段偏误统计结果 | 第24-26页 |
2.2.3 中高两级总体习得顺序及偏误统计 | 第26-27页 |
2.3 中、高级水平学生对考查项目的习得情况 | 第27-41页 |
2.3.1 带程度补语 | 第27-30页 |
2.3.2 带数量补语 | 第30-33页 |
2.3.3 带趋向补语 | 第33-36页 |
2.3.4 带可能补语 | 第36-39页 |
2.3.5 带结果补语 | 第39-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越南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带补语偏误成因探析及教学建议 | 第42-59页 |
3.1 动宾式离合词带补语偏误成因探析 | 第42-46页 |
3.1.1 语言层面的原因 | 第42-44页 |
3.1.2 教学层面的原因 | 第44-46页 |
3.2 越南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带补语教学建议 | 第46-54页 |
3.2.1 对越南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带补语偏误特点的认识 | 第46-47页 |
3.2.2 对教材编写方面的建议 | 第47-48页 |
3.2.3 对教师讲解方面的建议 | 第48-49页 |
3.2.4 对操练环节设计的建议 | 第49-54页 |
3.3 教学设计 | 第54-58页 |
3.3.1 教学对象及课程类型 | 第54页 |
3.3.2 教学内容及目标 | 第54-55页 |
3.3.3 教学重点和难点 | 第55页 |
3.3.4 教学原则 | 第55页 |
3.3.5 教学步骤 | 第55-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59-61页 |
4.1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 第59页 |
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第64-67页 |
附录二:调查问卷总体答题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