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2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1页 |
| ·中国食醋及酿醋技术简介 | 第21-23页 |
| ·醋酸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气体的检测 | 第23-25页 |
| ·醋酸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气体的整体表征 | 第23-24页 |
| ·醋酸发酵过程中特征气体的定量分析 | 第24-25页 |
| ·色敏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 ·色敏传感器技术 | 第25页 |
| ·色敏传感器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色敏传感器技术在食醋检测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 ·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28-2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二章 醋酸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气体的分析 | 第31-41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 ·醇类物质的变化 | 第32-34页 |
| ·酸类物质的变化 | 第34-35页 |
| ·酯类物质的变化 | 第35-36页 |
| ·醛类物质的变化 | 第36-37页 |
| ·酮类物质的变化 | 第37-38页 |
| ·其他物质的变化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便携式色敏传感器系统的构建 | 第41-55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色敏传感器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1-47页 |
| ·传感器的制作 | 第42页 |
| ·图像获取方式的选择 | 第42-43页 |
| ·光源的选择 | 第43-44页 |
| ·反应室的优化 | 第44-47页 |
| ·色敏传感器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7-50页 |
| ·图像获取软件 | 第47-48页 |
| ·图像处理软件参数优化 | 第48-50页 |
| ·便携式色敏传感器系统的稳定性 | 第50-54页 |
| ·图像获取装置的稳定性 | 第51页 |
| ·传感器制作精度的一致性 | 第51-53页 |
| ·传感器的稳定性 | 第53-54页 |
| ·色敏传感器系统的稳定性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色敏材料与醋醅主要挥发性有机物反应机理分析 | 第55-85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不同金属卟啉与醋醅主要挥发气体显色反应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 ·材料及方法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 ·金属卟啉与醋醅主要挥发气体显色反应的紫外光谱动力学分析 | 第58-73页 |
| ·材料及方法 | 第58-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73页 |
| ·金属卟啉与醋醅主要挥发气体显色反应的计算化学分析 | 第73-83页 |
| ·计算方法 | 第73-7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五章 金属卟啉的纳米化自组装 | 第85-99页 |
| ·引言 | 第85-86页 |
| ·金属卟啉的纳米化自组装 | 第86-87页 |
| ·材料及仪器 | 第86页 |
| ·纳米卟啉溶液的制备 | 第86-87页 |
| ·纳米化组装后的金属卟啉表征和分析 | 第87-89页 |
| ·MnTPP和ZnTPP纳米微粒的紫外-可见光谱 | 第87-88页 |
| ·MnTPP和ZnTPP的纳米微粒表征 | 第88-89页 |
| ·纳米化金属卟啉在检测醋醅特定挥发气体中的应用 | 第89-97页 |
| ·MnTPP和ZnTPP纳米卟啉对乙醇的检测能力 | 第89-93页 |
| ·ZnTPP自组装参数的优化 | 第93-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第六章 色敏传感器技术在醋酸发酵中的应用 | 第99-111页 |
| ·引言 | 第99页 |
| ·色敏传感器技术的醋酸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气体的整体表征 | 第99-105页 |
| ·实验材料 | 第99页 |
| ·实验方法 | 第99-10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5页 |
| ·色敏传感器技术的醋酸发酵中特征气体(乙醇)的定量分析 | 第105-10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0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0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11-113页 |
|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13页 |
| ·研究的展望 | 第113-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9页 |
| 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29-131页 |
|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9-130页 |
| 二、 申请的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 第130页 |
| 三、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0页 |
| 四、个人荣誉 | 第130-131页 |
| 附录 | 第131-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