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传统乳制品的开发应用 | 第10-11页 |
·我国乳品发展现状 | 第10页 |
·传统乳制品的开发 | 第10-11页 |
·酵母菌在乳制品中的双重作用 | 第11-12页 |
·乳品中酵母菌的污染 | 第11页 |
·酵母的有益作用 | 第11-12页 |
·乳清综合利用的现状 | 第12-13页 |
·乳清概况 | 第12页 |
·乳清在饮料中的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乳清发酵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乳酒概况 | 第13-14页 |
·乳酒发酵剂及生产工艺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传统乳制品中乳糖发酵型酵母的筛选 | 第17-3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7-18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17-18页 |
·实验菌株 | 第17页 |
·培养基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2页 |
·菌种活化与镜检 | 第18-19页 |
·初筛 | 第19-20页 |
·杜氏小管产气实验 | 第19页 |
·发酵菌种种子液的制备 | 第19页 |
·接种与培养 | 第19页 |
·发酵液中酵母活菌数的测定 | 第19页 |
·DNS(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还原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19-20页 |
·残糖量及乳糖利用率的测定 | 第20页 |
·酵母菌发酵乳清后的活菌数 | 第20页 |
·复筛 | 第20-21页 |
·酵母发酵乳清后pH值的测定 | 第20页 |
·乳清发酵后的感官评价 | 第20-21页 |
·乳清酒发酵菌株选择 | 第21-22页 |
·气相色谱法测乙醇标准曲线 | 第21页 |
·酵母单菌与混菌发酵乳清后的乙醇含量 | 第21页 |
·酵母单菌与混菌发酵乳清后的活菌数 | 第21-22页 |
·菌株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22页 |
·酿酒酵母B和乳酸克鲁维酵母Q的乙醇耐受性 | 第22页 |
·酿酒酵母B和乳酸克鲁维酵母Q的24h生长曲线 | 第22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22-30页 |
·菌种活化与镜检 | 第22页 |
·初筛 | 第22-25页 |
·杜氏小管产气实验 | 第22-23页 |
·菌种种子液的制备 | 第23页 |
·DNS法测还原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3-24页 |
·酵母在乳清中糖利用率的测定 | 第24页 |
·酵母活菌数的测定 | 第24-25页 |
·复筛 | 第25-26页 |
·酵母发酵乳清后pH值的测定与发酵后的感官评价 | 第25-26页 |
·乳清酒发酵菌株选择 | 第26-28页 |
·气相色谱法测乙醇标准曲线 | 第26页 |
·酵母单菌与混菌发酵乳清后的乙醇含量 | 第26-27页 |
·酵母单菌与混菌发酵乳清后的活菌数 | 第27-28页 |
·菌株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28-30页 |
·酿酒酵母B和乳酸克鲁维酵母Q的乙醇耐受性 | 第28页 |
·酿酒酵母B和乳酸克鲁维酵母Q的24h生长曲线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酵母混菌发酵乳清条件优化 | 第31-4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酵母发酵液的制备 | 第32页 |
·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32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32-33页 |
·菌种配比 | 第32页 |
·发酵温度的确定 | 第32页 |
·发酵液起始pH的确定 | 第32-33页 |
·发酵过程转速的确定 | 第33页 |
·响应面优化分析的试验设计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酵母发酵液的制备 | 第33页 |
·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33-34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34-37页 |
·菌种配比 | 第34-35页 |
·发酵温度的确定 | 第35-36页 |
·发酵液起始pH的确定 | 第36页 |
·发酵过程转速的确定 | 第36-37页 |
·响应面优化分析的试验 | 第37-43页 |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其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拟合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响应面分析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低醇乳清酒中营养成分分析 | 第44-5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4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7页 |
·考马斯亮蓝法测可溶性蛋白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46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45页 |
·样品中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45-46页 |
·超高效液相法测定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 第46-47页 |
·色谱条件 | 第46页 |
·柱前衍生 | 第46页 |
·样品及对照品的制备 | 第46-47页 |
·游离氨基酸标准曲线 | 第47页 |
·加标回收率与仪器精密度的测定 | 第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考马斯亮蓝法测可溶性蛋白标准曲线 | 第47-48页 |
·样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48页 |
·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48-52页 |
·游离氨基酸标准曲线 | 第48-49页 |
·酵母发酵乳清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前景展望 | 第53-55页 |
·实验结论 | 第53页 |
·前景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