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前言 | 第8页 |
·大麦葡聚糖 | 第8-9页 |
·β-葡聚糖酶 | 第9-10页 |
·产 β-葡聚糖酶菌株的筛选方法 | 第10页 |
·啤酒制麦特性 | 第10-11页 |
·微生物制麦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微生物制麦 | 第11页 |
·制麦微生物种类 | 第11-12页 |
·微生物制麦机理 | 第12页 |
·微生物制麦技术待解决的问题 | 第12页 |
·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产β-葡聚糖酶微生物菌株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 | 第14-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试验材料 | 第14-16页 |
·试验方法 | 第16-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4页 |
·菌种分离 | 第17页 |
·菌株初筛结果 | 第17-18页 |
·菌株复筛结果 | 第18页 |
·微生物制麦试验 | 第18-20页 |
·微生物制麦启动子培养物的初步鉴定 | 第20-24页 |
·结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毛霉 M-28 产 β-葡聚糖酶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 第26-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菌种来源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页 |
·发酵种子制备 | 第26页 |
·初始产酶条件 | 第26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 第26-27页 |
·β-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 第27页 |
·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27页 |
·响应面法实验设计与处理 | 第27页 |
·麦芽溶解性试验及其麦芽溶解性指标的测定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不同温度对产 β-葡聚糖酶能力的影响 | 第28页 |
·培养时间对产 β-葡聚糖酶能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初始 pH 值对产 β-葡聚糖酶能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接种量对产 β-葡聚糖酶能力的影响 | 第30页 |
·响应面设计方案与分析结果 | 第30-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毛霉 M-28 产 β-葡聚糖酶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 第36-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菌种 | 第36页 |
·原料 | 第36页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主要设备 | 第36页 |
·试验方法及初选发酵条件 | 第36-37页 |
·固体发酵条件的确定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混料比对发酵酶活的影响 | 第37-38页 |
·料液比对发酵酶活的影响 | 第38-39页 |
·发酵温度对发酵酶活的影响 | 第39页 |
·发酵时间对发酵酶活的影响 | 第39-40页 |
·接种量对发酵酶活的影响 | 第40页 |
·响应面设计方案与分析结果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菌株 M-28 制麦特性研究及其麦芽品质评价 | 第44-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接种不同萌发时间的孢子悬液对麦芽溶解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不同阶段接种孢子悬液对麦芽溶解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孢子悬液不同接种量对麦芽溶解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微生物制麦工艺与普通制麦工艺所得成品麦芽指标比较 | 第52-53页 |
·微生物制麦与普通制麦麦芽酶活的变化 | 第53-56页 |
·微生物麦芽的显微观察及分析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65页 |
导师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