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2页 |
1.1 花生蛋白的组成、营养及功能特性 | 第14页 |
1.1.1 花生蛋白的组成 | 第14页 |
1.1.2 花生蛋白的营养 | 第14页 |
1.1.3 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 | 第14页 |
1.2 可食性膜概述 | 第14-16页 |
1.2.1 可食性膜的提出 | 第14-15页 |
1.2.2 可食性膜的分类 | 第15页 |
1.2.3 可食性花生蛋白膜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可食性抑菌膜概述 | 第16-20页 |
1.3.1 可食性抑菌膜的提出 | 第16-17页 |
1.3.2 抑菌剂的分类 | 第17-18页 |
1.3.3 可食性抑菌膜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 立题依据与意义 | 第20-21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对花生蛋白膜物理及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2.2.2 主要设备 | 第22-23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2.3.1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厚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3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水溶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4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5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不透明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6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色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7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红外光谱的分析 | 第30-31页 |
2.3.8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对花生蛋白膜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3.2.3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3.3.1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3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Fe~(3+)还原能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对花生蛋白膜抑菌性能的影响 | 第42-51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42-43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4.2.3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4.3.1 菌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4-46页 |
4.3.2 最低抑菌浓度(MIC) | 第46页 |
4.3.3 最低杀菌浓度(MBC) | 第46-47页 |
4.3.4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添加量对花生蛋白膜抑菌性的影响 | 第47-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1-54页 |
5.1 讨论 | 第51-52页 |
5.1.1 麝香草酚与香芹酚抑菌机理的探讨 | 第51页 |
5.1.2 麝香草酚和香芹酚在抑菌膜中抑菌效果的探讨 | 第51-52页 |
5.2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