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 第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旁称代词的本体研究 | 第11-15页 |
(二)旁称代词的对外汉语研究 | 第15-16页 |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四、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一)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语料来源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旁称代词混用偏误考察与分析 | 第20-33页 |
一、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旁称代词混用偏误考察与分析 | 第20-23页 |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旁称代词混用偏误考察与分析 | 第23-26页 |
(一)问卷调查的原因 | 第23-24页 |
(二)调查问卷的对象及内容 | 第24-25页 |
(三)调查问卷数据的定量分析 | 第25-26页 |
三、五个旁称代词混用偏误现象的成因分析 | 第26-33页 |
(一)汉语本体因素 | 第26-27页 |
(二)教学因素 | 第27-29页 |
(三)习得因素 | 第29-33页 |
第三章 旁称代词的教学语法分析 | 第33-52页 |
一、旁称代词用法的主观性解释及原型分析 | 第33-44页 |
(一)旁称代词用法的主观性解释 | 第33-40页 |
(二)旁称代词的原型分析 | 第40-44页 |
二、旁称代词教学语法排序设计 | 第44-48页 |
(一)五个旁称代词的排序 | 第45页 |
(二)旁称代词各成员内部语法点排序 | 第45-48页 |
三、旁称代词教材语法项目排序设计 | 第48-52页 |
(一)教材中五个旁称代词的排序 | 第48-50页 |
(二)教材中旁称代词各成员内部语法点排序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旁称代词学习策略分析 | 第52-60页 |
一、旁称代词直接策略的分析 | 第53-56页 |
(一)记忆策略 | 第53-54页 |
(二)认知策略 | 第54-55页 |
(三)补偿策略 | 第55-56页 |
二、旁称代词间接策略的分析 | 第56-60页 |
(一)元认知策略 | 第56-57页 |
(二)情感策略 | 第57页 |
(三)社交策略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注释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