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目的语环境在汉语教学中的有效利用研究--以明德北京暑校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致谢第7-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1页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1-17页
        1.2.1 语言环境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第11-14页
        1.2.2 “沉浸式”汉语教学模式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3 美国来华项目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7-21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20页
        1.3.2 文件资料的收集第20-21页
第二章 明德北京暑校对目的语环境的利用第21-30页
    2.1 项目简介第21页
    2.2 项目对目的语环境的利用第21-30页
        2.2.1 营造沉浸式汉语学习环境——语言誓约第22页
        2.2.2 对交际性语言环境的利用第22-23页
        2.2.3 对非交际性语言环境的利用第23-25页
        2.2.4 学生对项目利用目的语环境情况的评价第25-30页
第三章 明德北京暑校学生对目的语环境的利用第30-45页
    3.1 学生对目的语环境的使用情况第30-39页
        3.1.1 交际性语言环境下的汉语使用情况第30-34页
        3.1.2 非交际性语言环境下的汉语使用情况第34-39页
    3.2 学生对目的语环境的使用态度第39-45页
        3.2.1 学生对目的语环境的认知第39-41页
        3.2.2 学生对目的语环境的情感因素第41-43页
        3.2.3 学生对目的语环境的行为倾向第43-45页
第四章 美国来华项目与国内常规项目的对比分析第45-55页
    4.1 美国来华项目与国内常规项目对目的语环境的利用情况比较第45-52页
        4.1.1 交际性语言环境的利用比较第45-50页
        4.1.2 非交际性语言环境的利用比较第50-52页
    4.2 美国来华项目对目的语环境利用的优长与不足第52-53页
        4.2.1 对交际环境的利用第52-53页
        4.2.2 对非交际环境的利用第53页
    4.3 美国来华项目对国内汉语教学的启示第53-55页
        4.3.1 对交际性环境利用的启示第53-54页
        4.3.2 对非交际性环境利用的启示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语第55-57页
参引文献第57-59页
附录一 来华项目学生目的语环境利用情况的调查问卷第59-73页
附录二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第73-74页
附录三 明德北京暑校语言文化实践活动计划表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孟子》语气副词研究
下一篇:马来西亚学习者汉语塞音塞擦音知觉同化与区分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