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8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 1.2.1 对外汉语教学综述 | 第8-9页 |
| 1.2.2 现代语法中的介词研究 | 第9-10页 |
| 1.3 介词本体研究 | 第10-16页 |
| 1.3.1 介词的定义 | 第10-11页 |
| 1.3.2 介词的语法特征 | 第11-12页 |
| 1.3.3 介词的来源 | 第12-13页 |
| 1.3.4 介词的分类 | 第13-15页 |
| 1.3.5 介词与动词、连词的区别和联系 | 第15-16页 |
| 1.4 选题的意义 | 第16页 |
| 1.5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6-18页 |
| 1.5.1 研究范围 | 第16页 |
| 1.5.2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 1.5.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语料来源和内容分析 | 第18-24页 |
| 2.1 语料来源 | 第18页 |
| 2.2 三种教材中的介词和例句 | 第18-20页 |
| 2.2.1 《高中中国语》 | 第18-19页 |
| 2.2.2 《中学生生活中国语》 | 第19页 |
| 2.2.3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 | 第19-20页 |
| 2.3 三种教材中介词的分布规律 | 第20-21页 |
| 2.4 《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介词及分布规律 | 第21-22页 |
| 2.5 小结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偏误分析 | 第24-32页 |
| 3.1 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 | 第24-25页 |
| 3.2 偏误类型 | 第25-30页 |
| 3.2.1 介词错位 | 第25-26页 |
| 3.2.2 多用介词 | 第26-27页 |
| 3.2.3 少用介词 | 第27-29页 |
| 3.2.4 错用介词 | 第29-30页 |
| 3.3 偏误类型分析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介词教学的方法和对策 | 第32-39页 |
| 4.1 关于方法和依据 | 第32-33页 |
| 4.2 对比和借鉴 | 第33-35页 |
| 4.2.1 对比韩语语法 | 第33-34页 |
| 4.2.2 借鉴英语语法 | 第34-35页 |
| 4.3 短语模式 | 第35-36页 |
| 4.4 练习的多样性 | 第36-39页 |
| 4.4.1 猜测与表演 | 第36-37页 |
| 4.4.2 英语翻译练习 | 第37-38页 |
| 4.4.3 添加介词连词成句 | 第38-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