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各种食用油论文--动物油论文

猪脂肪液化工艺及其流变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语表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9页
    1 概述第15-18页
        1.1 猪油的来源、理化生理性质第15-16页
            1.1.1 猪油的来源第15页
            1.1.2 猪油的理化性质第15-16页
        1.2 脂肪酸组成和位置分布第16-17页
        1.3 猪油研究应用现状第17-18页
            1.3.1 食品行业的应用第17页
            1.3.2 工业上的应用第17-18页
    2 国内外猪油液化技术研究进展第18-27页
        2.1 物理分离第18-19页
        2.2 化学催化合成第19-21页
        2.3 酶法催化合成第21-27页
            2.3.1 脂肪酶第22页
            2.3.2 中短链脂肪酸酸解反应第22-25页
            2.3.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反应第25-26页
            2.3.4 甘油三酯间酯交换第26-27页
    3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第27-29页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页
        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猪油与大豆油酯交换生产液体猪油第29-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1.1 材料第29-30页
            1.1.1 原料第29页
            1.1.2 主要试剂第29-30页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0页
        1.2 方法第30-32页
            1.2.1 工艺流程第30-31页
            1.2.2 油脂的混合第31页
            1.2.3 化学酯交换反应第31页
            1.2.4 催化剂的脱除第31页
            1.2.5 熔点的测定第31页
            1.2.6 滑落熔点的测定第31页
            1.2.7 酸值的测定第31页
            1.2.8 粘度的测定第31-32页
            1.2.9 得率的测定第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2.1 不同温度对酯交换产物性质的影响第32-34页
            2.1.1 不同温度对酯交换产物酸值和粘度的影响第32-33页
            2.1.2 不同温度对酯交换产物熔点和滑落熔点的影响第33-34页
        2.2 不同酯交换时间对酯交换产物性质的影响第34-35页
            2.2.1 不同酯交换时间对酯交换产物酸值和粘度的影响第34-35页
            2.2.2 不同酯交换时间对酯交换产物熔点和滑落熔点的影响第35页
        2.3 不同催化剂添加量对酯交换产物性质的影响第35-37页
            2.3.1 不同催化剂添加量对酯交换产物酸值和粘度的影响第35-36页
            2.3.2 不同催化剂添加量对酯交换产物熔点和滑落熔点的影响第36-37页
        2.4 猪油与大豆油酯交换正交试验第37-39页
    3 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固体猪脂肪与辛酸甲酯的酯交换第41-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1.1 材料第41-42页
            1.1.1 原料第41-42页
            1.1.2 主要试剂第42页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2页
        1.2 方法第42-45页
            1.2.1 工艺流程第42-43页
            1.2.2 辛酸甲酯的制备第43-44页
            1.2.3 猪油的干法分提第44页
            1.2.4 油脂的脱水第44页
            1.2.5 化学酯交换反应第44页
            1.2.6 催化剂的脱除第44页
            1.2.7 熔点的测定第44-45页
            1.2.8 得率的测定第45页
            1.2.9 数据分析第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2.1 不同温度对酯交换产物熔点的影响第45-46页
        2.2 不同时间对酯交换产物熔点的影响第46-47页
        2.3 不同催化剂添加量对酯交换产物熔点的影响第47-48页
        2.4 酯交换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第48-50页
    3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脂肪酶催化猪固脂与辛酸酸解生产液化猪油第52-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6页
        1.1 材料第52-53页
            1.1.1 原料第52页
            1.1.2 主要试剂第52页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2-53页
        1.2 方法第53-56页
            1.2.1 工艺流程第53-54页
            1.2.2 猪油的干法分提第54页
            1.2.3 油脂的脱水第54页
            1.2.4 单因素试验第54-55页
            1.2.5 酶法酸解反应第55页
            1.2.6 游离脂肪酸的去除第55页
            1.2.7 熔点的测定第55-56页
            1.2.8 得率的测定第56页
            1.2.9 数据分析第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5页
        2.1 脂肪酶种类对酸解产物熔点和得率的影响第56-57页
        2.2 脂肪酶添加量对酸解产物熔点的影响第57-58页
        2.3 反应时间对酸解产物熔点和得率的影响第58-59页
        2.4 反应温度对酸解产物熔点和得率的影响第59-61页
        2.5 底物比例对酸解产物熔点和得率的影响第61页
        2.6 水分添加量对酸解产物熔点和得率的影响第61-63页
        2.7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第63-65页
    3 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液化猪油的流变学特性研究第67-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7-69页
        1.1 材料第67-68页
            1.1.1 原料第67-68页
            1.1.2 主要试剂第68页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8页
        1.2 方法第68-69页
            1.2.1 干分猪固脂第68页
            1.2.2 化学改性猪油第68页
            1.2.3 酶法改性猪油第68页
            1.2.4 流变学特性分析第68-69页
            1.2.5 流变学模型第69页
            1.2.6 数据处理第6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9-72页
        2.1 剪切速率—粘度/剪切应力曲线第69-71页
        2.2 温度对油脂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第71-72页
    3 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不同油脂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测定第73-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8页
        1.1 材料第74-75页
            1.1.1 原料第74页
            1.1.2 主要试剂第74-75页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5页
        1.2 方法第75-78页
            1.2.1 干分猪固脂第75页
            1.2.2 化学改性猪油第75页
            1.2.3 酶法改性猪油第75页
            1.2.4 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第75-76页
            1.2.5 感官指标第76-77页
            1.2.6 酸值的测定第77页
            1.2.7 碘值第77页
            1.2.8 过氧化值第77页
            1.2.9 热力学特性的测定第77页
            1.2.10 熔点的测定第77页
            1.2.11 反式脂肪酸的测定第77-78页
            1.2.12 统计学分析第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2.1 不同油脂脂肪酸组成第78-79页
        2.2 改性后油脂的感官和理化性质第79-81页
            2.2.1 不同油脂感官特征评价第79-80页
            2.2.2 不同油脂的理化性质比较第80-81页
        2.3 改性后油脂的热力学性质分析第81-83页
            2.3.1 不同油脂熔化特性分析第81-82页
            2.3.2 不同油脂结晶特性分析第82-83页
    3 小结第83-85页
第七章 结论第85-86页
创新点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灵芝转化肽饮料的研制及其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氨基甲酸胍乙酯盐酸盐和氨基甲酸二茂铁乙酮亚胺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