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考察与教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话语标记的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1.话语标记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2.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四、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1.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语料来源 | 第15页 |
五、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不是我说你”话语标记位置分布及语用功能 | 第17-30页 |
第一节 “不是我说你”话语标记的位置分布 | 第17-24页 |
一、“不是我说你”位于句首 | 第17-22页 |
二、“不是我说你”位于句中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不是我说你”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 | 第24-30页 |
一、埋怨/批评/指责类 | 第24-26页 |
二、劝说/建议/提醒类 | 第26-27页 |
三、调侃/开玩笑类 | 第27页 |
四、轻蔑/讽刺类 | 第27-28页 |
五、夸赞类 | 第28页 |
六、关心类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不是我说你”话语标记的调查与分析 | 第30-43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30-32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30-31页 |
二、调查内容 | 第31页 |
三、调查过程 | 第31-32页 |
四、调查目的 | 第32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2-37页 |
一、调查结果 | 第32-35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节 调查反馈 | 第37-43页 |
一、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二、“不是我说你”话语标记的运用及分析 | 第39-43页 |
第三章 “不是我说你”话语标记教学法研究 | 第43-54页 |
第一节 设置典型情境,分阶段、有层次教学 | 第43-44页 |
一、设置典型情境法 | 第43-44页 |
二、分阶段、有层次教学 | 第44页 |
第二节 视听-功能视域下的任务型教学法及教学案例 | 第44-50页 |
一、埋怨/批评/指责类及教学案例 | 第46页 |
二、劝说/建议类及教学案例 | 第46-48页 |
三、调侃/开玩笑及教学案例 | 第48页 |
四、轻蔑/讽刺类及教学案例 | 第48-49页 |
五、夸赞类及教学案例 | 第49页 |
六、关心类及教学案例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其他教学法 | 第50-53页 |
一、偏误分析教学法 | 第50-52页 |
二、对比分析教学法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84页 |
附件1:调查问卷 | 第61-64页 |
附件2:学生拍摄视频对话的汉字转换 | 第64-68页 |
附件3:“不是我说你”短文写作 | 第68-75页 |
附件4:“不是我说你”语料库 | 第75-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