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羊栖菜概述 | 第13-14页 |
1.2 羊栖菜多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羊栖菜多糖提取方法 | 第14-15页 |
1.2.2 羊栖菜多糖结构表征方法 | 第15页 |
1.2.3 羊栖菜多糖生物活性 | 第15-17页 |
1.3 皮肤光老化 | 第17-19页 |
1.3.1 光老化机理研究 | 第17-19页 |
1.3.2 多糖抗皮肤光老化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不同方法提取羊栖菜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2-30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22-24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3.1 不同方法提取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2.3.2 不同方法提取多糖提取率及抗氧化能力评价 | 第25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2.5.1 不同方法提取多糖提取率及抗氧化能力评价 | 第26-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羊栖菜多糖结构初步研究 | 第30-47页 |
3.1 前言 | 第30页 |
3.2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30-32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0-32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2-37页 |
3.3.1 制备羊栖菜多糖 | 第32页 |
3.3.2 羊栖菜多糖初步分离纯化 | 第32页 |
3.3.3 羊栖菜多糖SFP-P1制备 | 第32-33页 |
3.3.4 羊栖菜多糖SFP-P1组分结构解析 | 第33-35页 |
3.3.5 红外光谱测定 | 第35页 |
3.3.6 三股螺旋测定 | 第35页 |
3.3.7 紫外扫描测定 | 第35页 |
3.3.8 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 | 第35-36页 |
3.3.9 糖苷键连接测定 | 第36-37页 |
3.3.10 核磁共振测定 | 第37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3.5.1 羊栖菜多糖分离纯化 | 第37-38页 |
3.5.2 羊栖菜多糖P1组分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征分析 | 第38-40页 |
3.5.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1页 |
3.5.4 构象分析 | 第41-42页 |
3.5.5 紫外扫描分析 | 第42-43页 |
3.5.6 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 | 第43-44页 |
3.5.7 糖苷键连接分析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羊栖菜粗多糖抗UVB辐射小鼠皮肤光老化损伤研究 | 第47-62页 |
4.1 前言 | 第47页 |
4.2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47-49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47-48页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8-4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4.3.1 制备羊栖菜多糖 | 第49页 |
4.3.2 羊栖菜多糖初步分离纯化 | 第49页 |
4.3.3 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4.3.4 实验分组 | 第50页 |
4.3.5 UVB照射剂量与方式 | 第50页 |
4.3.6 取材 | 第50页 |
4.3.7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 | 第50-51页 |
4.3.8 皮肤匀浆液制备 | 第51页 |
4.3.9 氧化损伤指标测定 | 第51-52页 |
4.4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4.5.1 羊栖菜粗多糖化学组成分析 | 第52-53页 |
4.5.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4.5.3 皮肤组织病理学分析 | 第54-57页 |
4.5.4 氧化损伤指标分析 | 第57-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羊栖菜多糖P1组分抗UVB辐射HaCaT光老化损伤研究 | 第62-71页 |
5.1 前言 | 第62-63页 |
5.2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63-64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63页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63-64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5.3.1 实验分组 | 第64页 |
5.3.2 UVB照射剂量与方式 | 第64页 |
5.3.3 氧化损伤指标测定 | 第64-65页 |
5.4 数据分析 | 第65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65-70页 |
5.5.1 羊栖菜多糖P1组分对HaCaT细胞毒性分析 | 第65页 |
5.5.2 UVB照射剂量与方式 | 第65-66页 |
5.5.3 氧化损伤指标分析 | 第66-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1、结论 | 第71-72页 |
2、创新点 | 第72页 |
3、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