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选题背景 | 第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国内学习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2.国外学习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三)研究结构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2.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学习方式的基本理论 | 第17-26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1.学习方式的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学习风格、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式 | 第20-21页 |
(二)学习方式的分类 | 第21-23页 |
1.深层学习方式 | 第22页 |
2.表层学习方式 | 第22-23页 |
(三)学习方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1.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23页 |
2.学习的动机理论 | 第23-24页 |
3. “3P”模型理论 | 第24-26页 |
二、理科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 | 第26-48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26-28页 |
1.研究对象 | 第26页 |
2.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28-40页 |
1.《学习过程问卷(修订版)》(R-SPQ-2F)中文版的信度分析 | 第28页 |
2.《学习过程问卷(修订版)》(R-SPQ-2F)中文版的效度分析 | 第28-32页 |
3.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类型 | 第32-33页 |
4.理科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5.理科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0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40-48页 |
1 理科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 | 第40-41页 |
2.理科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分析 | 第41-43页 |
3.理科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43-47页 |
4.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7-48页 |
三、理科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对策 | 第48-58页 |
(一)完善选拔机制——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 | 第49-51页 |
1.制定科学严格的人才选拔标准与选拔程序 | 第49页 |
2.开拓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渠道 | 第49-51页 |
(二)优化培养过程——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 第51-55页 |
1.构建基于项目和问题解决的综合课程体系 | 第51-53页 |
2.实施与深度学习相匹配的教学方式 | 第53-54页 |
3.设置人性化与动态化的淘汰机制 | 第54-55页 |
(三)转变评价方式——增进深层学习持续性的动力 | 第55-58页 |
1. 探索基于CDIO理念的多元化学生评价方式 | 第55-56页 |
2. 借鉴基于TOPCARES-CDIO模式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