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2 选题目的 | 第7-8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8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1.6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2 台湾地区华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 | 第12-15页 |
2.1 起步阶段 | 第12页 |
2.2 发展阶段 | 第12-13页 |
2.2.1 官方机构的设立 | 第12页 |
2.2.2 民间组织的成立 | 第12-13页 |
2.3 成熟阶段 | 第13-15页 |
2.3.1 台湾地区高校华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系所的设立 | 第13页 |
2.3.2 台湾地区高校华语文教育专业在职专班及学位学程的设立 | 第13-15页 |
3 台湾地区华语文教育专业现状概况 | 第15-22页 |
3.1 台湾高校的专业开设 | 第15-18页 |
3.1.1 专业学系及研究所设立 | 第15页 |
3.1.2 专业学位学程的设立 | 第15页 |
3.1.3 专业学分学程的设立 | 第15-16页 |
3.1.4 专业专班(含在职)的设立 | 第16页 |
3.1.5 民间华语师资培训机构的设立 | 第16页 |
3.1.6 台湾地区现有的华语文教学中心 | 第16-18页 |
3.2 台湾地区的政策支持 | 第18-22页 |
3.2.1 成立华语文发展推动机构 | 第18-19页 |
3.2.2 制订和实施相关计划 | 第19页 |
3.2.3 颁布和出台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及政策 | 第19-20页 |
3.2.4 筹备并建立台湾书院 | 第20-22页 |
4 台湾地区华语文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概况 | 第22-40页 |
4.1 培养方案的内容、宗旨和意义 | 第22-23页 |
4.2“三校一班”的培养方式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4.2.1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第24页 |
4.2.2 国立台湾大学 | 第24-25页 |
4.2.3 中国文化大学 | 第25页 |
4.2.4 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华语文师资培训班 | 第25页 |
4.3“三校一班”的培养目标 | 第25-27页 |
4.3.1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第25-26页 |
4.3.2 国立台湾大学 | 第26页 |
4.3.3 中国文化大学 | 第26页 |
4.3.4 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华语文师资培训班 | 第26-27页 |
4.4“三校一班”的学生情况 | 第27-33页 |
4.4.1 在读学生情况 | 第27-30页 |
4.4.2 已毕业学生情况 | 第30-33页 |
4.5“三校一班”的教师情况 | 第33-36页 |
4.6“三校一班”的课程与学分设置情况 | 第36-40页 |
4.6.1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第36-37页 |
4.6.2 国立台湾大学 | 第37-38页 |
4.6.3 中国文化大学 | 第38页 |
4.6.4 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华语文师资教学培训班 | 第38-40页 |
5 台湾地区华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办学特色 | 第40-42页 |
5.1 台湾教育部对外华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 | 第40页 |
5.2 台湾的华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办学特色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