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引言 | 第15-40页 |
1 鸡肉调理制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5-19页 |
·鸡肉调理制品概念 | 第15页 |
·鸡肉调理制品分类 | 第15-17页 |
·鸡肉调理制品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生鲜类鸡肉调理制品生产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2 鸡肉和生鲜鸡肉调理制品微生物污染和腐败变质 | 第19-23页 |
·鸡肉和鸡肉产品的微生物来源 | 第19-20页 |
·鸡肉和鸡肉产品的常见微生物 | 第20-21页 |
·肉的腐败 | 第21-23页 |
·肉的腐败变质 | 第21-22页 |
·肉中的特定腐败菌 | 第22-23页 |
3 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在食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9页 |
·常见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6页 |
·PCR-DGGE 在食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4 食品预测微生物学 | 第29-38页 |
·预测微生物学的概念和发展 | 第29-31页 |
·食品微生物预测模型分类 | 第31-36页 |
·特定腐败菌在货架期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 第36-38页 |
5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40页 |
第一章 鸡肉调理制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的调查研究 | 第40-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肉鸡屠宰、分割线微生物污染状况 | 第42-45页 |
·鸡肉调理制品生产工序及车间环境微生物污染状况 | 第45-47页 |
3 本章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二章 生鲜鸡肉调理制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和优势腐败菌群的鉴定 | 第48-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48-49页 |
·样品细菌总DNA 的提取 | 第49页 |
·PCR 扩增 | 第49页 |
·DGGE 电泳 | 第49-50页 |
·DGGE 胶中主要条带的回收和测序 | 第50页 |
·优势菌群检测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不同种类产品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 | 第51-53页 |
·生产环境和贮藏时间对产品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 第53-60页 |
·不同生产厂家产品的菌群多样性分析 | 第53-55页 |
·贮藏时间对产品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55-56页 |
·骨肉相连产品中优势菌群分析 | 第56-60页 |
·优势菌群的分离培养 | 第60-61页 |
3 讨论 | 第61-64页 |
·不同种类生鲜鸡肉调理制品中的菌群多样性 | 第62页 |
·生产环境对产品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62-63页 |
·贮藏时间对产品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63页 |
·生鲜鸡肉调理制品中的优势菌群 | 第63-64页 |
4 本章结论 | 第64-65页 |
第三章 生鲜鸡肉调理制品贮藏过程中腐败特性分析和特定腐败菌的判定 | 第65-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产品贮藏期间理化指标的分析 | 第66-69页 |
·色度值的变化 | 第66-67页 |
·pH 值的变化 | 第67-68页 |
·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变化 | 第68页 |
·感官评定值的变化 | 第68-69页 |
·特定腐败菌的确定 | 第69-70页 |
·最小腐败量的确定 | 第70-71页 |
3 讨论 | 第71-73页 |
4 本章结论 | 第73-74页 |
第四章 生鲜鸡肉调理制品中假单胞菌生长预测模型和产品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研究 | 第74-8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8-85页 |
·假单胞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曲线和生长动力学预测模型(一级模型) | 第78-79页 |
·温度对假单胞菌生长影响的动力学模型(二级模型) | 第79-82页 |
·温度与假单胞菌生长迟滞期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评价 | 第79-81页 |
·温度与假单胞菌生长最大比生长速率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评价 | 第81-82页 |
·骨肉相连产品中假单胞菌生长模型的验证和评价 | 第82-83页 |
·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83-84页 |
·货架期预测软件的开发 | 第84-85页 |
3 讨论 | 第85-87页 |
3 本章结论 | 第87-89页 |
全文结论 | 第89-91页 |
创新说明 | 第91-92页 |
工作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