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红色素提取、特性及微胶囊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桑椹 | 第10-11页 |
| ·桑椹的成分 | 第10页 |
| ·桑椹的医疗保健功能 | 第10-11页 |
| ·桑椹红色素概述 | 第11-13页 |
| ·桑椹红色素的营养成分 | 第11-12页 |
| ·桑椹红色素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 ·桑椹红色素的功能作用 | 第12页 |
| ·桑椹红色素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食用天然色素 | 第13-19页 |
| ·天然色素的提取 | 第13-14页 |
| ·影响天然色素稳定性的因素 | 第14-15页 |
| ·抑菌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 ·微胶囊技术 | 第16-19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桑椹色素提取的研究 | 第20-2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0-2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6页 |
| ·桑椹红色素的吸收光谱图 | 第22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22-24页 |
| ·桑椹红色素浸提条件的正交试验 | 第24-26页 |
| ·溶剂浸提次数的选择 | 第26页 |
| ·色价 | 第2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6-27页 |
| ·结论 | 第26页 |
| ·讨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 第27-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 ·pH 值对桑椹红色素颜色的影响 | 第28页 |
| ·温度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 | 第28-29页 |
| ·光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 ·糖类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页 |
| ·防腐剂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氧化剂和还原剂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 ·金属离子对桑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3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5页 |
| ·讨论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桑椹红色素的抑菌特性 | 第36-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 ·材料 | 第36页 |
| ·方法 | 第36-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 ·滤纸片法测定结果 | 第38页 |
|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 ·抑菌率测定结果 | 第39页 |
| ·抑菌pH 范围的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 ·抗热性测定结果 | 第40页 |
| ·小结和讨论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桑椹红色素微胶囊研究 | 第41-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材料 | 第41页 |
| ·桑椹红色素微胶囊化的方法 | 第41-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 ·海藻酸钠浓度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色素的量与海藻酸钠用量之比对包埋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固化时间对包埋率的影响 | 第44页 |
| ·CaCl_2 浓度对包埋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海藻酸钠溶解温度对工艺的影响 | 第45页 |
| ·桑椹红色素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的优化选择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