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第11-12页 |
| 1.5 概念定义 | 第12-15页 |
| 1.5.1 语言、言语、课堂教学操作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 | 第12-13页 |
| 1.5.2 预期实现度 | 第13-14页 |
| 1.5.3 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教师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依据 | 第15-22页 |
| 2.1 教师研究 | 第15-16页 |
| 2.1.1 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 第15页 |
| 2.1.2 教师评价研究 | 第15-16页 |
| 2.2 课堂研究 | 第16-19页 |
| 2.2.1 互动言语行为研究 | 第16-18页 |
| 2.2.2 课例研究 | 第18页 |
| 2.2.3 第二语言的课堂研究 | 第18-19页 |
| 2.3 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 2.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 2.3.2 认知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 2.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基于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系统的课例记录与描述 | 第22-46页 |
| 3.1 新手型教师课例 | 第24-31页 |
| 3.1.1 课例片段实录 | 第24-27页 |
| 3.1.2 课例言语行为互动系统分析 | 第27-31页 |
| 3.2 熟手型教师课例 | 第31-39页 |
| 3.2.1 课例片段实录 | 第31-35页 |
| 3.2.2 课例言语行为互动系统分析 | 第35-39页 |
| 3.3 专家型教师课例 | 第39-46页 |
| 3.3.1 课例片段实录 | 第39-42页 |
| 3.3.2 课例言语行为互动系统分析 | 第42-46页 |
| 第四章 教师言语行为预期实现度数据提取与解析 | 第46-62页 |
| 4.1 宏观层面教师言语行为预期实现度 | 第46-49页 |
| 4.1.1 新手型教师 | 第47-48页 |
| 4.1.2 熟手型教师 | 第48页 |
| 4.1.3 专家型教师 | 第48-49页 |
| 4.2 微观层面教师言语行为预期实现度 | 第49-62页 |
| 4.2.1 新手型教师 | 第50-55页 |
| 4.2.2 熟手型教师 | 第55-58页 |
| 4.2.3 专家型教师 | 第58-62页 |
| 第五章 言语行为预期实现度理论分析与高预期实现度言语行为模式构建 | 第62-69页 |
| 5.1 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言语行为预期实现度特点 | 第62-63页 |
| 5.2 教师言语行为预期实现度分级 | 第63-66页 |
| 5.3 从三大学习理论看研究结果 | 第66-67页 |
| 5.4 高预期实现度言语行为模式 | 第67-68页 |
| 5.5 研究结果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 第68-69页 |
| 结语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附录1 宏观言语行为预期实现度问卷 | 第74-76页 |
| 附录2 新手型微观言语行为预期实现度问卷调查 | 第76-80页 |
| 附录3 熟手型微观言语行为预期实现度问卷调查 | 第80-83页 |
| 附录4 专家型微观言语行为预期实现度问卷调查 | 第83-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